2020年8月15日,中國酒業界泰斗秦含章老先生離開我們已一年了,“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秦老舊事之交,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牢記在我的心中,我深切地懷念他。
與秦含章先生的不了情
我于20世紀70年代收集了酒曲制作技藝的資料,匯編成兩本《釀酒曲藥》鋼板刻字油印本。到1983年9月14日,在北京大興區召開的全國黃酒生產工藝學術交流會上,我把這兩本《釀酒曲藥》匯編交給秦老,請他多提寶貴意見,秦老非常重視,并同意幫助編輯成內部出版物發行。
不久,秦老親自組織力量成立編委會,有朱慶裴、肖德潤、陳云萍、唐爾明、高壽清、高傳剛、姚振威、熊子書等同志。秦老擔任總審并籌集資金,為出版事宜辛勞。1985年,由中國輕工業協會發酵學會和全國食品與發酵科技情報站做內部出版發行,秦老還為書取名為《中國酒曲集錦》,并撰寫了前言:“生產酒曲、利用酒曲,制作黃酒和白酒,這是微生物工程在釀酒工業中的應用,值得總結、提高和推廣,以便保存和發展先人留下的寶貴遺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工業微生物學家方心芳為書作序:“傅金泉同志匯編的《中國酒曲集錦》問世,可為我國酒曲系統研究提借寶貴資料……”
1998年4月20日,秦老為我題詞“科技興邦振精神,瓊漿研究為人民,重理由蘗尚非晚,一套黃經教后甡”。1998年4月3日,泰老寄給我照片,背面寫著:“傅金泉同志‘九一老人半為酒,三盼廠長獨成書’。”2005年8月,為了不辜負秦老對我的期望,在天津科技大學鄒海晏、肖冬光教授的支持和幫助下,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了《黃酒生產技術》一書,秦老又為該書代序:“詠好酒好書:東方一絕名聲封,曲蘗工程釀春冬,玉液書文三杯好,九州同醉佼黃龍”。這也說明秦老對我國黃酒工業的關心。江南大學趙光鰲教授為該書作了序二,鄒海晏作了序三。
十多年里,我和秦老通信10余封,每年春節都送賀年片相互祝賀,后來還有秦老請索穎教授代筆的,現在我把這些書信珍藏于衢州文釀館中,其中有一封信被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收藏。
2005年,秦老98歲時,我寫了“記我國酒界泰斗秦含章老先生”一文發表于《釀酒科技》2005年10期上。2008年,為慶賀秦老百歲壽辰,我寫了“酒界秦斗秦含章,一生釀酒為人民。百歲老人如蒼松,天下弟子來賀慶。酒書萬卷教后生,桃李多多遍全球。德才兼備人人夸,科學奉獻代代傳”,發表于《中國黃酒》2007年的第2期上。
加強學術交流促發展
秦老非常重視與關心釀酒科技和文化學術交流,他親自主持召開了我國第一次全國酒曲微生物學術研討會和全國黃酒生產工藝學術交流會,對推動我國釀酒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作用。
全國酒曲微生物學術討論會
1981年6月5日~8日,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和中國輕工學會發酵學會聯合組織的全國酒曲微生物學術討論會在江蘇省泗陽縣雙溝酒廠召開,這是我國酒曲微生物方面舉辦的第一次學術盛會。秦含章和時任無錫輕工業學院(現為江南大學)副院長朱寶墉主持了本次活動。
會議收到論文18篇,其中有朱寶鏞的《釀酒工業的變遷》,檀耀輝的《我國發酵工業的歷史回顧與展望》,諸葛健的《關于酒曲中霉菌生產、酶形成的某些規律及方法研究》,山東大學的《從茅臺酒廠不同樣品篩選產醬香微生物的研究》,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瀘州大曲酒發酵與微生物》,雙溝酒廠的《雙溝大曲中的微生物分離研究》,廣西桂林飲料廠的《三花酒菌種分離分析》和福建古田紅曲廠的《紅曲生產情況》,我的《曲藥技術發展》等。
會議決定在全國名白酒技術協作會議召開時,成立中國輕工學會發酵學會白酒學組大會。會議期間還參觀了雙溝和洋河酒廠。
全國黃酒生產工藝學術交流會
由中國輕工學會和中國微生物學會聯合組織的全國黃酒生產工藝交流會于1983年10月9日~11日在北京市大興區召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召開的學術交流會。
會議由中國輕工學會發酵學會首任理事長秦含章主持,會議期間進行了大會發言,共宣讀論文14篇,其中有《機械化黃酒新工藝》《紹興酒色、香味組成及其來源》《玉米釀制黃酒》《早秈米生產仿紹酒》《黃啤合一實驗成功》以及我的《浙江黃酒工業技術發展》等。
通過座談和討論,與會代表提出幾點意見,如加強基礎理論研究,開展酒曲微生物菌系、發酵機理的研究,系統探討和總結我們這一寶貴民族遺產;加強技術改革,實現機械化生產;開展黃酒大容器貯存和人工老熟的研究;開展黃酒原料的研究;開展酶制劑的研究;采用新的選育方式,培育出糖化菌和酵母菌種等。會上還制訂了《發展黃酒工業的規劃綱要》。
會上正式成立黃酒學會,由毛照顯擔任組長,成淑芝、王福生任副組長,徐洪順、馬仁秋、陳云萍、林善亨、徐呈祥、李家壽、梁衍章、王存厚為成員。
會議期間還參觀了大興區酒廠,品評我國部分名優酒。隨著時光的流逝,想起黃酒界我的老朋友徐洪順、徐呈祥、李家壽等都已經過世,我們能夠做的只有懷念。
筆耕不輟書寫酒業情懷
秦老熱愛中國酒文化,多次領導和參與國內與國際酒文化學術研討會,為推動我國酒文化發展,促進釀酒工業做出重要貢獻。
1987年1月18~22日,在深圳博物館召開了國內首屆中國酒文化研討會。會議收到論文44篇,都編入《中國酒文化研究文集》,1987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我國第一本酒文化文集。
在深圳首屆酒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影響下,1991年5月20日至25日,在四川成都召開了首屆國際酒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收到方心芳、方聞一、陳陶聲、吳德澤、鄧少平、[日]坂口謹一郎、 [日]秋山裕一、[日]菅間誠之助等人的論文52篇。
我有9篇論文編入論文集。這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交到了很多朋友,如日本菅間誠之助教授贈書和資料給我,1992年9月他用中日兩國文字為我題詞:“為日中釀造技術交流共同努力吧。”遺憾的是前幾年他也去世了,我也懷念他。
2008年,為慶賀秦含章先生百歲壽辰和紀念方心芳先生百年誕壽,我任主編,副主編有黃平、趙彤、周燕、沈怡方、吳衍庸、熊子書,程光勝為顧問,編成了《中國釀酒微生物研究與應用》一書,熊子書和吳衍庸為書作序。
2017年~2018年間,我為慶賀秦老110歲壽辰和紀念方老誕生110周年,和向祖國建國七十周年獻禮,在《中國酒曲集錦》的基礎上作了修改和補充,編成了《中國酒曲制作技藝研究與應用》初稿。由于武漢佳成生物制品公司姚繼承的大力推薦,得到湖北省食品工業協會的支持,并成立了編委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微生物學家鄧子新任主編并撰寫前言,副主編有傅金泉、熊小毛、陳茂彬、姚繼承、劉源才。
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研究員程光勝分別作序。全書有1300千字,精裝本,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于2020年1月出版。遺憾的是,秦老沒有看到這本書。
我今年已經85歲了,釀酒是我一生的事業,期間能遇到秦老這樣的好老師、好朋友,還有方心芳、周恒剛、熊子書、沈怡方、鄒海晏、徐洪順、徐呈祥、施有光等關心、支持和幫助過我的人,永遠是我最珍貴的記憶。
(作者系原浙江衢州市酒廠工程師、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