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下,2020年將是中國甚至全球葡萄酒市場近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年。”中國酒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琦表示,在全球疫情蔓延、宏觀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國內葡萄酒企業不得不面臨市場消費乏力、進口酒沖擊加大、國內產業低迷的多重考驗。
在眾酒品的大“圍剿”下,國產葡萄酒能否如電影中的壯士一般,以一敵百,置之死地而后生?
“漫天浩劫”的國產葡萄酒
截至8月底,2020年國產葡萄酒上市公司半年報已悉數出爐。8家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21.24億元,凈利潤1.9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均超過40%。
其中,張裕A(000869)營收14.0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5.2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9.12%。盡管業績出現罕見的“雙降”,但張裕依然憑一己之力,扛起了國產葡萄酒行業的利潤大旗。
此前,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曾在企業內部會議上分析道,這次疫情正好發生在春節前夕,是葡萄酒每年的消費高峰,在全年銷量中占比最大,甚至個別城市可占4成。疫情期間,社交消費幾乎暫停,酒店、商場和酒行的銷量大幅下降,而葡萄酒家庭消費的人群又很小。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大部分企業盈利能力持續出現“斷崖式”下滑。
其中,莫高股份(600543)與去年相比下降173.46%;ST通葡(600365)由盈轉虧,同比下降538.31%;ST威龍(603779)虧損1.38億元,跌幅高達747.6%;而ST中葡(600084)同比下跌4921.44%,創歷史跌幅記錄。
對于業績變動,幾家公司都在公告中指出主要受疫情影響。一方面,居家隔離,消費場景被迫中斷,收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伴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內葡萄酒市場進一步萎縮,致使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壓力。
在一片“跌跌不休”中,王朝酒業(00828)是葡萄酒上市公司中唯一實現扭虧為盈的。
在近期召開的2020年年中工作匯報會議上,天津王朝酒業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指出,通過2020年上半年“產品結構調整”、“深化營銷模式的轉型”、“人事制度改革”三項主要工作,王朝酒業二次創業的趨勢已經形成。
但據業績披露,2020年1月完成酒堡及相關設施的1.8億港元的一次性出售收益對王朝酒業半年報盈利作出重大貢獻,部分盈利預期將被期內經營虧損所抵消。
除卻半年報的業績不振,近期兩家上市公司先后發布與違規擔保事件有關的公告。其中,ST通葡面臨著近3億元的債務訴訟,而ST威龍實際控制人持有的1.36億股股份已遭司法拍賣。
此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全國葡萄酒產量2萬千升,同比下降23.1%;2020年1~7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4.7萬千升,累計下降29%。
總體來看,受經濟增速放緩、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內葡萄酒消費出現大幅度下滑,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大部分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最近幾年,整個國產葡萄酒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互聯網的普及,包括5G時代的到來,疊加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不穩定,以及疫情的影響,造成了整個葡萄酒交易市場面臨一個動蕩的大環境。”深圳市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國產葡萄酒來說,2020年無疑是“漫天浩劫”的一年。
轉角即是機遇
但越是動蕩的市場,越容易不斷產生新的機遇。
為保護國產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2020年7月6日,中國酒業協會代表(以下簡稱申請人)國內葡萄酒產業正式向商務部提交反補貼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以下簡稱相關葡萄酒)進行反補貼調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第十六條規定,2020年8月14日,商務部就有關反補貼調查事項向澳大利亞政府發出磋商邀請,并于8月27日與澳大利亞政府進行了磋商。
8月18日,商務部啟動了對原產于澳大利亞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反傾銷調查。
8月31日,商務部發布2020年第35號公告,自8月31日起,將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展開反補貼調查。按照慣例,該調查將在2021年8月31日前結束,但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2年2月28日。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指出,此次反傾銷調查有利于重塑國內葡萄酒行業競爭環境,一方面進口酒低價競爭的優勢被削弱,另一方面,進入中國市場的難度加大。
“目前,國內消費者對葡萄酒正處于認知上升期,國內龍頭酒企若能做好消費者教育以及引領工作,存在逆襲的可能性。”中銀國際證券研究員鄧天嬌及湯瑋亮表示,看好行業政策及競爭格局改善背景下龍頭企業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指出,受此影響,國產葡萄酒將迎來國貨潮的歷史性機遇。首先,國內經濟大循環,內生力量逐漸成為主導力量;其次,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民族自信心不斷增強,自然對國貨產生新的認知和追捧。
8月28日,“買遍中國·助力美好生活”全國巡回帶貨直播走進山東,張裕優選特級赤霞珠干紅葡萄酒以及可雅VSOP及白蘭地亮相直播間,引爆國貨新浪潮。
“葡萄酒畢竟是一種文化產品,所有的國產葡萄酒企業都應該利用國貨潮的好機遇,不僅要把品質做好,還要弘揚葡萄酒相關文化。”王德惠指出,目前國貨不僅在國內市場形成浪潮,并且已經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越是民族就越是世界的力量已勢不可擋。
不得不說,“后疫情”時代的來臨,對酒的品類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新興的時尚酒類文化提升創造了空間和機遇。
正如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說的:“當我們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經濟學中具有人文色彩的一面。”
對此,王琦表示,新的社會環境與經濟形勢下,人們的消費方式與消費心理已然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是大健康熱潮推動行業、品牌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的消費者,他們個性化消費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為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加速與消費者的互動營銷,國產葡萄酒企業正借勢數字化,打造商業新模式。據悉,7月底,張裕牽手騰訊打造高端葡萄酒區塊鏈溯源平臺,利用區塊鏈防篡改屬性,實現張裕葡萄酒全流程信息上鏈溯源。此外,張裕還開發了“張裕品質生活+”會員小程序,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運營1000萬會員用戶的目標;同時設立智慧零售商城,推動經銷商實現新形勢下的經營模式轉型。
“如何結合互聯網進行新模式打造,實現線上線下的高度融合,并在這一過程中,鏈接消費端,獲取大數據,精準定位消費者是當下國產葡萄酒企業的‘必修課’。”王德惠在采訪中指出,數字化對于葡萄酒行業來說可以激活市場創新力,酒企需要站在戰略層面的高度上完善相關產業鏈的研發和應用。
此外,他還指出,必須要做好根據地市場的開發與守護。
“只有把根據地市場做扎實,才能夠獲得比較穩定的市場銷量和基礎。”王德惠向《華夏酒報》記者表示,國產葡萄酒的兩大核心機遇一是國貨潮,二是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為自己賦能。緊抓機遇,挑戰也可以成為彎道超車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