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期,未來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將進一步撬動,行業市場空間和機會將進一步催生。食品、酒類行業如何進一步打通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促進行業雙循環健康發展是第一要務。
雙循環新格局下的創變
在第103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主論壇上,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呂廷祥講到,消費領域是受疫情沖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本屆糖酒會是疫情以來國內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家級食品酒類會展,對拉動消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重要意義。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疫情期間的居家消費促成了直播帶貨、社區團購、外賣送餐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宅經濟模式的火爆,給我們的食品消費領域帶來了新變革、新模式、新業態、新發展。
據食品工業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2279.2億元,同比增長4.5%,營業成本71055.3億元,同比增長4.0%。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77.0元,比上年減少0.4元。
今年1月,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短期內對工業生產造成了嚴重沖擊,1-2月食品工業增加值明顯下降,34609家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5%。3月以來,食品工業生產增加值同比增長3.9%,已經由負轉正。
依據螞蟻商聯旗下55家成員企業的4000多家門店的POS數據調查以及全國154家超市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疫情對消費的沖擊非常大,零售業冰火兩重天——旅游行業、餐飲業出現斷崖式下降的同時,也出現增長比較快的業態——通過大數據分析,超市和便利店的增長趨勢最明顯。報告顯示,很多居家食品在疫情期間出現上漲,糧油類3月同比增長106%、烘焙原料在2-3月銷售同比增長了300%左右、酵母增長了650%、生鮮食品在3月同比增長了124%。冷凍肉增長的幅度最大,3月同比增長了300%。
從行業大類看,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分別增長1.9%、5.3%、6.2%,煙草制品行業增長5.2%,增速分別比2019年放緩4.0、1.4、1.1和0.8個百分點。
酒類經過2019年的波動,在1月增長了154%,因為1月是春節前,酒類消費處于旺季。但是,2月以后,酒類消費下降了70%。3月又回過頭來增長了20%。之后,酒類基本上在5%~10%的區間增長。
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京玉看來,白酒行業是一個特殊的產業,白酒1-8月的增長幅度是-15.3%。縱觀今年白酒發展趨勢,雖然白酒產業規模在下降,但是整個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率水平都在上升。
未來,食品工業將朝著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的方向發展,實現線上、線下市場的融合,從消費者的觀念轉變到新模式的出現,給生產企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數字化進程進一步提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71億元,同比增長0.5%,為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
從糧油、食品類零售情況來看,2020年8月同,全國糧油、食品類零售額達1181億元,同比增長6.9%;1-8月,全國糧油、食品類零售額達9734億元,同比增長11%。從增速來看,2020年1-8月,全國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加11%,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8.6個百分點。
根據2019年的數據,餐飲和零售規模在4萬億元~5萬億元,如果加上休閑娛樂可能還有1萬多億元,圍繞本地生活在整個中國經濟的大盤里面是10萬億元以上的規模。
中國餐飲有700萬個店,這里面真正被數字化的交易額是10%~11%,這是餐飲的數字化率。
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副總裁、客如云創始人兼CEO彭雷看來,疫情對本地生活相關的行業有非常嚴重的影響,但是,像餓了么、河馬還能保持對本地生活的服務,包括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都沒有停止過,零售電商在疫情期間的生鮮訂單配送量翻了10倍以上。從2020年-2023年,預測數字化門店在整個本地生活里的規模將由現在的100萬個門店提升到400萬個門店以上,平均每年的增幅在40%以上。
行業人士認為,企業要面向外部創造價值,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信息——數據——要素——價值的轉變,和利益相關者打造數字化生態圈。數字化轉型表面是生產領域的變化,本質是企業組織結構的根本性變化。
五糧液以打造中國酒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桿為中心,深化與SAP、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合作,建設全國領先的數字化企業管理體系。深化營銷數字化流程再造,積極構建智慧零售體系,全面啟動智慧門店建設。全面推進ERP管理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區塊鏈技術在白酒行業中的場景應用。推進好與新浪集團合作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五糧液數字酒證線上交易平臺項目運行。
無獨有偶,茅臺集團“智慧茅臺”于8月28日啟動,在華為、阿里巴巴、浪潮、中興和網易等戰略合作企業的見證下,茅臺集團正式邁出數字化轉型步伐。
以瀘州老窖為例,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西門子在“中國輕工業白酒智能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釀造研發中試技改項目、智能倉儲物流基地項目等方面開展合作,通過以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技術、產品和服務解決白酒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借助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重塑傳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茅臺集團董事長高衛東指出,在數字化轉型成為全球企業前進方向和行動目標的時代背景下,茅臺提出并實施“智慧茅臺”工程,“茅臺之所以能夠實現持續跨越式發展,關鍵就在于在每一個歷史發展節點都能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阿里巴巴未來有一個計劃,兩年時間內幫助100萬個門店實現數字化升級。未來,數字化將在食品糖酒領域創變中“奔跑”。
健康成未來發展趨勢
據《功能營養代餐市場消費趨勢》數據顯示,2020開年的一場疫情,為健康意識的推動再次大力加碼,飲食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19年線上代餐的消費者數量暴漲60%,市場滲透率已高達40%。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顯著增加。除了加強運動之外,通過飲食控制攝入過多的糖、對糖尿病人群進行營養干預是國家健康政策背景下采取的必然措施。國內外研究證實,低GI(血糖生成指數)的飲食模式控制血糖的效果明顯。
食品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消費需求升級推動行業產品品質化、健康化、個性化發展,渠道線下線上融合發展,食品行業未來仍存增長空間,擴容可期。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消費形態面臨全面轉型升級,健康消費、高端消費、個性化消費將取代低端消費、大眾化消費。在食品飲料酒水消費升級的風口下,在品類、銷售渠道、推廣媒介、物流和供應鏈等方面呈現出升級趨勢。在食品消費中,減糖日益流行,它充分反映了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有趣的是,25~35歲人群是最愿意花錢的人,他們關注健康的意愿最高。
健康食品當道,天貓減糖銷售上漲56%,植物肉銷售120億元。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長,消費更傾向于高質量、高品位和健康時尚的中高端產品。食品消費將迎來新一輪的升級,或成為新的風口。
在益普索中國資深研究總監王晶看來,能否把減糖概念賣到更多的品類里面去,讓更多的品類都享受減糖的紅利,將是食品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