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六朵金花”屹立酒業多年,至今依然笑傲江湖。不過對于著力打造“萬億”白酒產業的四川省來說,僅有砥柱中流的“六朵金花”還不夠,培育“第二梯隊”的工作已經開始提速。
最新規劃顯示,四川將對2019年評選出來的“十朵小金花”予以政策、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未來3年,“十朵小金花”的營收將達到40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十朵小金花”有可能成為中國所有酒業板塊之中,實力最為強勁的“第二梯隊”。
在黔酒板塊、徽酒板塊、豫酒板塊、魯酒板塊都已紛紛擬定宏大發展計劃的情況下,川酒板塊憑何打造最強的“第二梯隊”?
年增12%,“十朵小金花”將為川酒貢獻更多
川酒“六朵金花”成名已久,“十朵小金花”則是新鮮出爐。
2019年7月,在四川省優質白酒產業機制的指導下,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評選出“首屆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業”,豐谷、仙潭、文君、金雁、三溪、古川、小角樓、敘府、江口醇、玉蟬等十家川酒企業入圍,與川酒“六朵金花”形成白酒企業矩陣。
“十朵小金花”的出現,被業界視為川酒壯大“腰部”的必要舉措,成為川酒產業在“六朵金花”之外的重要補足。
今年10月,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生態環境廳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四川白酒“十朵小金花”及品牌企業三年培育計劃的通知》(川經信酒發〔2020〕181號),提出“不斷推動全省白酒梯度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
這份“培育計劃”提出,到2022年,“十朵小金花”品牌影響力和辨識度進一步提高,企業規模實力進一步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快速增長,力爭實現以“十朵小金花”為代表的品牌白酒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400億元。其中,10戶重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力爭達到12%,利潤年均增速力爭達到12%;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5戶,其中超20億元2戶。
按照這一規劃,未來“十朵小金花”將為川酒產業貢獻更多,成為推動川酒向前發展的重要部分。
在2018年11月四川省舉行的“優質白酒產業振興發展培育工作推進會”上,明確優質白酒產業是四川省確立的16個重點培育產業之一。這次會議提出,力爭到2022年,白酒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8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穩定在40%以上,利潤占全國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也就是說,到2022年,在川酒整體進一步壯大的同時(3800億元),“十朵小金花”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體量和高度(400億元),屆時其將占據川酒整體的10.5%以上。
產業環境支撐,萬億白酒產業需要“第二梯隊”
川酒萬億產業計劃,不僅為頭部的“六朵金花”提供了機遇,同樣成為腰部“十朵小金花”的增長動力。
數據顯示,2019年,“十朵小金花”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9.3億元,實現利潤4.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7.6%、26.7%。
放大到整個川酒產業,2019年其占全行業的銷售收入比例也從37%提升到45%,全年最終營收2650億元,同比增長12.7%。在產量方面,川酒在全國幾大板塊中可謂冠絕群雄,正從“五瓶有其二”向“二瓶有其一”擴大。2019年,四川省累計生產白酒366.8萬千升,同比增長3.6%,占全國的46.7%。
有知情人士表示,“六朵金花”雖強,也在四川白酒產業中占據了很大份額,但是對于四川意圖打造的“萬億白酒產業”而言,需要形成不同梯次、不同層面的產業合力。而“十朵小金花”在品類、產品定位上進行了補足。目前,四川省正在醞釀以“十朵小金花”為主的中小企業倍增計劃,這一計劃將從推動企業搶抓發展機遇、構建產業梯度發展、打造品牌集群等方面為川酒的二線品牌升級提供頂層設計。
為了讓“十朵小金花”盡快形成規模,達到既定的發展目標,四川省在產業培育計劃的制定上,給予了多個方面與多個層次的政策支撐——引導其科學規劃,在技改、質量、創新等層面有所進步的同時,在財稅、金融等層面加以支持。
譬如提出,加大財稅支持,加大對企業開展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等支持力度,給予獎勵資金配套;創新金融支持,積極推動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營造發展環境,各級積極提升企業政務服務水平、項目支持效率,建立企業誠信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十朵小金花”的名號或許并非一成不變。根據四川省出臺的“培育計劃”,相關部門將加強監測管理,進一步完善“十朵小金花”動態管理和運行調度監管體系,實施隨機抽查,對出現相關問題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小金花”榮譽稱號。
產區與品牌支撐,“小金花”的優異表現
產業政策只是外部支撐,對川酒產業而言,“十朵小金花”當下的表現,也是決定其未來發展趨向的重要基礎。
對這些“小金花”而言,出自知名產區的優勢,加上多年培育的品牌影響力,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
對于川酒來說,成都、瀘州、德陽、宜賓組成了“四大產區”。譬如,敘府酒業在宜賓產區,而三溪、潭酒、玉蟬則位于瀘州產區。依托于名酒產區,讓這些“小金花”獲得了品質和口碑上的優勢,而川酒板塊之下的這些產區,則各有規劃,也給予了“小金花”發展助力——譬如瀘州產區已經制定了1000億產業發展規劃,也利用政策、資金、財稅傾斜,發展區域內企業。
“培育計劃”提出,到2022年,“十朵小金花”中,將達到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5戶,其中超20億元2戶。以這份計劃來看,實際上已經有“小金花”達到這一目標。
2019年,豐谷酒業實現銷售收入12.78億元,同比增長75.5%;實現經營性利潤近億元,在本土核心市場綿陽破5億元,6年以來首次實現了扭虧為盈。
仙潭集團在2018年實現營收接近10億元,其2019年營收業界認為大約在10億元左右。
2018年被川酒集團收歸旗下的敘府酒業,在2019年實現了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45%。根據敘府酒業方面的規劃,將要在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2023年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
這樣看來,目前已經有數家“小金花”企業,其體量在10億元左右,若按照年均12%的增速來算,達到預定的目標應該不難。
不過要實現快速成長,“小金花”還需要打破既定布局——原有態勢下,“小金花”大多呈現出“大本營+N”的業務模式,家門口的市場是決定其生死的核心利益所在,而市域外、省外甚至國外的市場則是重要培養的利潤來源。這種模式使得“小金花”一度面臨全國性品牌和區域小型企業的圍堵,金雁酒業相關負責人坦言:“前有名酒大企業擠壓,后有小作坊搶市場。”
業界認為,“十朵小金花”想要在2022年達成既定目標,需要一方面擴大根據地市場的規模,另一方面尋找并培育機會市場,才能夠形成持續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