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及市場競爭激烈所致,2020年葡萄酒市場面臨著較大的業績壓力,葡萄酒產業如何于變局中開新局?企業如何利用年底銷售旺季打一個翻身仗?
圍繞業內關心的熱點話題,10月23日下午,以“旺季已來,葡萄酒動銷招數全攻略”為主題的第24屆葡界論壇在中國葡萄酒大咖群舉辦,葡萄酒行業觀察家、評論家,葡界論壇創始人董樹國擔任第24屆論壇主席,濱州醫學院葡萄酒學院副教授、葡藤匠心產業研究院創始人劉世松主持論壇,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漢凱菲斯奈特中國區品牌代表顧育平,茅臺葡萄酒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司徒軍,寧夏西鴿酒莊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言志,上海卡聶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小芬,深圳智猴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聲達,猿小姐甜酒鋪創始人袁旭等7位嘉賓,圍繞“大市場存量、如何適應消費新形態進行銷售模式調整以及線上線下的共融發展”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
“消除新世界和舊世界的說法”
“我們沒有心思和精力再說競爭了,我們要合合發展,合作合群,必須像羊群一樣抱團,去面對這個風雨飄搖的市場。我們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世界,消除新世界和舊世界的說法。我們要站在中國市場高度看中國市場,共同繁榮中國葡萄酒市場!”在論壇開篇的演講中,董樹國用“三個要”詮釋了“中國的葡萄酒企業要完善自身的產業鏈,達成共識,統一宣傳,合合發展,共同把市場蛋糕做大,共同繁榮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觀點。
董樹國引用了“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來闡述國產葡萄酒成長之路,“三十年來,標準之殤,假酒泛濫,規則放逐,文化缺失,競爭無序,各自為政,行業成長付出了沉重代價。痛定思痛,奮發而為,現在,國產葡萄酒的品類、品質、品牌,讓世界刮目相看。”談到國產葡萄酒成績的同時,董樹國提出,“事實上,生產、銷售和市場占有率仍然不斷下滑,加之經濟大環境和疫情大流行的影響,未知的、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所以,我們要上一個臺階看問題,下一個臺階做事情。”
新環境、新階段,需要我們以全新的思維和理念去應對變化。董樹國提出,企業在疫情期間要做好自己的產業鏈,行業要發揮羊群效應。
同時,董樹國指出,“我們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世界,我們的品種、設備、技術或釀酒師、品質訴求、文化、展會、大賽、論壇等與世界同頻共振,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所以,要消除新世界和舊世界的說法。我們要站在中國市場高度看中國市場,因為做進口酒的也是中國人,是大家的努力,共同繁榮了中國市場,誰也沒規定做進口酒的不能賣國產酒。”
競合發展,提供更優質的場景體驗
“大河有水小河滿,這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所以,任何產區、任何規模的酒莊,都要具備更大的格局觀。”基于國產葡萄酒發展的現狀,張言志提出了大局觀的理念。
中國酒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8月,國產葡萄酒產量16.78萬千升,同比下降28.9%。
自2012年高峰后,國產葡萄酒連續下滑了7年;進口葡萄酒在2017年量額達到峰值后,也接連下滑了2年。
在席卷全球的疫情沖擊下,今年一季度國產酒與進口酒都經歷了斷崖式的下降,其中國產葡萄酒出現歷年來最大降幅,中國報告大廳的監測統計顯示:2020年1~2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3.6萬千升,下降67.6%。
孫健用“這么多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歷史最低位”來描述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現狀。
“我們從5、6月份起逐步恢復,9月份已基本恢復到2019年9月的同期水平。預計后三個月會與2019年同期水平持平或略好一些,略差的可能性也有,但相對不大。”孫健在列舉張裕的市場銷售情況時,提出了“未來幾個月、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大概率事件不會再出現上半年疫情時期的低點,葡萄酒行業經歷大低谷之后必將迎來拐點,進入上升爬坡期,這是大陽線的起始點”的判斷。
同時,孫健還用“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經濟改善速度加快、消費者支出反彈”等利好來支撐其樂觀預期的觀點。
展望未來,孫健提出“競合發展,做大中國葡萄酒市場蛋糕”的觀點,并提出行業要處理好三個問題:一是如何合力培育更多消費者,爭取更大的蛋糕;二是國產酒與進口酒要在良好的競合發展框架下,看誰能給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消費體驗,誰能謀求自身更大的發展;三是每個企業都要在新形勢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和生存發展之路。
當然,做大葡萄酒市場存量最根本的要做好消費者的溝通工作,孫健提出,“歷經百年歷史、迭代過若干輪的企業,最核心的就是提升自身與主流消費者打交道的能力。每個時代的主流消費人群完全不同,消費偏好各異,媒體接觸偏好各異,消費渠道各異,消費場景各異,歷史悠久的企業要適應不同時代的消費者、消費需求。”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孫健提出“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各個兄弟企業凝心聚力,積極創變”,共同做大葡萄酒市場存量的構想。
推廣與中國消費者相適應的葡萄酒文化
文化賦能品牌,講好品牌故事,想必是白酒、葡萄酒等產品與消費者親密接觸的最好方式。
關于“十四五”期間葡萄酒推廣的主要任務,《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以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需求為己任,重視產品差異化創新,實現產品品種多樣化和差異化,高檔、中檔葡萄酒和佐餐酒同步發展,布局合理產品結構,繼續加強葡萄酒文化建設,建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
建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構建行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葡萄酒行業突破、突圍的有效路徑。
司徒軍提出構建行業良好生態應從三方面著手:一要堅持品質為先,以優質產品塑造品牌卓越口碑,為消費者提供酒體協調、風味穩定的高品質葡萄酒,滿足更加豐富、更加多元的消費需求;二要堅持文化引領,以文化發展打破品牌邊界。企業需要弘揚品牌特點和東方特色,通過一系列有意思、有內涵的品牌文化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成為中國葡萄酒的粉絲;三要堅持服務營銷,打造“葡萄酒廠商命運共同體”。企業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和消費者為導向,建立合作共贏的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