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如何國際化,在國際化的推廣和培育中如何才能做到更加精準?這些都是白酒企業需要關注的焦點。
11月4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15個成員國結束全部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歷經7年“長跑”,終于取得重大突破!一個涵蓋30多億人口、占全世界三分之一GDP總量,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或將在不久后誕生。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RCEP談判成功,為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對于中國白酒來說是一個國際化重新定義和重新調整布局的機遇,也是白酒“表達”的最佳時機。
“借船出海”擴展渠道布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酒類產品生產大國、酒類產品消費大國、酒文化大國,同時,中國白酒又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文化最鮮明的符號,最可能誕生世界級品牌的中國消費品。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酒類產品的國際貿易表現活躍,尤其是中國市場始終保持著充沛的活力,進出口貿易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包括烈性酒在內的許多國際酒類產品,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清酒等等,在中國市場都表現不俗,分別占有不同的市場份額。
中國白酒與國際上著名的烈性酒品牌相比,在國際化推廣進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步伐仍然緩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白酒產量占全球烈性酒產量的比例近40%,但國際市場的份額卻不到8%。并且,海外的中國白酒消費幾乎十之八九來自于華人,由此可見,中國白酒國際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中國白酒如何國際化,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曾提出,要借勢和整合多渠道,可以利用遍布140個國家的511所學院、1073個課堂和1300萬受眾。通過“借船出海”擴大中國白酒的國際影響力,達到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認知、認可的目標。
白酒國際化進程中,茅臺、五糧液、汾酒、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品牌紛紛布局海外,充分利用各種媒介推廣中國白酒、推廣白酒文化。五糧液的耀世之旅、茅臺的非洲之行和洋河、古井貢酒在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系列推廣活動,再加上瀘州老窖的白酒橡木桶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國外消費者對白酒的認知和共識。
近幾年,不走尋常路的江小白以輕松簡單的MIX“混飲”,擴張了雞尾酒消費人群基數,打造更大的白酒雞尾酒潛力市場,同時也正試圖為江小白甚至中國酒擴張國際市場。據江小白國際市場負責人付鵬介紹,中國人很多都是在飯桌上飲用烈酒,但是在外國,吃就是吃,喝就是喝,烈酒就是簡單地喝,沒有花生米酸黃瓜配酒。為此,江小白推出了6款專屬雞尾酒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江小白酒業董事長陶石泉曾表示:“白酒國際化要做好的第一要素是文化翻譯,而不是語言翻譯。”他認為,白酒企業不能只站在中國的立場去理解文化,要進行文化轉換,還要堅持融入當地文化,進入主流市場。
從認知上看,中國白酒國際化在緊盯國外華人華僑等消費人群的基礎上,還要根據各個國家的標準和法律制定適合該國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國外消費者愛上中國白酒。
“造船出海”文化贏得市場
12月3日,由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組委會、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聯合主辦,賈湖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特別承辦的2020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中國區)頒獎典禮在河南省漯河市舉行。
2020年受疫情影響,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在樣品運輸和組織籌備上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賽期也從往年的8月延期至10月底。不同程度的國際旅行限令也改變了組委會全球招募評委的計劃,出于安全考慮,本屆大獎賽從常駐歐洲的專業評審中精選60名評審對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款樣品進行嚴苛的打分。但是,面對全“外國口味”的評審團,中國地區的參賽樣品一路沖出重圍,最終以獎牌榜第一位的好成績,用實力贏得了世界的口味。
中國308個送選樣品,共獲得119枚獎牌,包括大金獎6枚、金獎49枚、銀獎64枚。其中,貴州產區以25枚獎牌位居中國大陸區獎牌榜第一名,河南產區以22枚獎牌的成績緊隨其后,四川、北京產區分別以14枚和9枚的成績分列第三名和第四名,總獲獎比例高達38.6%,讓中國不僅在樣品總數排行榜上位列第一,還繼2019年大獎賽之后,第二次問鼎大獎賽獎牌榜首位。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河南省白酒業轉型發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滿倉,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一級巡視員姚延嶺,河南省漯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余偉,河南省舞陽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榮才,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總經理朱力,中國食品發酵工程研究院高級顧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黃宇彤,華夏酒報社社長吳賢國,上海日報專欄作家、英陶公關執行長艾哲庸(John Isacs),賈湖酒業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孫耀州和來自河南、貴州、四川、山西、山東、北京等18個產區的近50家行業獲獎企業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
“走出去的前提是讓國際市場認知白酒,了解白酒。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作為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大獎賽組委會在中國的唯一戰略合作伙伴,始終致力于通過這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平臺,將中國白酒推介給世界,從而推動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總經理朱力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從2016年的27個企業的70款樣品,到2020年的106個企業的308款樣品,中國白酒的‘集體出海’也成功賦予了白酒在國際賽場上的話語權。國際評委們開始認真了解白酒各大香型的特點,通過親身探訪白酒廠一線,系統學習和感受白酒獨特的釀造工藝。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已經成為白酒企業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和文化橋梁。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獎賽主席卜度安·哈弗表示,中國在異常特殊的2020年能夠取得這樣優秀的成績,離不開中國多年來持續不斷地參加CMB烈性酒大賽并積極推廣的努力。歐洲評委們對白酒的準確認知和贊賞有助于提高國際市場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并幫助白酒開拓國際銷售渠道。
以賽為媒,講好白酒故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蒸餾酒生產國,年平均產量約占世界蒸餾酒總產量的38%,消費量約占世界蒸餾酒總銷量的35%。無論從生產量還是消費額方面,中國白酒都是世界蒸餾酒位列世界前列的烈酒品類。雖然目前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貿易中還不是國際烈酒消費市場的主流品類,但中國白酒的出口金額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8年相比2015年同比增長67.95%,中國白酒行業未來的出口前景會非常可觀。
通過提升文化認同而促進白酒產業發展的觀點也得到了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一級巡視員姚延嶺的認同。姚延嶺指出,“豫酒發展文化先行”已成為“豫酒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豫酒共同扛起中國酒業傳承和發展的大旗,發掘和弘揚中國美酒文化,促進中國酒業更好地發展。
“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下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則越顯得彌足珍貴。”在當天的頒獎典禮上,安徽臨水酒業釀酒公司總經理章永忠表達了企業一以貫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作為開辟安徽白酒洞藏先河的臨水酒,臨水的大別山洞藏已經是華東最大的洞藏基地,而洞藏兼香美酒也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河南姚花春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群忠則以“煮酒論英雄”的歷史文化積淀展示了企業在營銷模式創新、品牌建設創新、科技研發創新、管理手段創新、文化建設創新等方面的新動能。
福建永源釀酒有限公司品牌運營總監盧紫騰則表示,始終牢記并肩負著振興與發揚中華傳統白酒文化的歷史使命。作為根植于本土的民族企業,為了讓全世界都能領略到中國白酒之美,二宜樓酒也因積極參與國際重要賽事與會議,在全世界嶄露頭角,為中國白酒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此次君品習酒榮獲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賽大金獎,這款將文化、品質、美學價值集于一體的稀世珍釀,持續釋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鐘方達表示,習酒公司將以此殊榮為契機,繼續以“質量第一”為準則,推動中國白酒走向國際舞臺。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獎賽的資深評委代表艾哲庸表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國白酒,而中國白酒走出去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大獎賽為白酒在國際舞臺上的亮相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為國際社會深入了解中國白酒背后的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機會。希望獲獎企業再接再厲,帶動世界飲用白酒的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