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威士忌消費的“野蠻生長”催生了眾多酒企搶占市場,但由于威士忌需要長時間的陳釀,對企業的資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顯然,跨界本土威士忌,也要能耐得住“寂寞”。
極高的投資價值
威士忌投資公司Whiskey&Wealth Club(威士忌及財富俱樂部)在不久前給出了這樣一個預測——“今年將成為威士忌行業歷史上一個意義非凡的時刻”。該公司表示,威士忌的價值基于三個重要因素:酒齡、品牌以及產量。
“從產業方向來看,威士忌可以基本實現產品的全區間覆蓋,既可以做谷物調和,又可以做單一麥芽,價格也是從幾十、幾百到上萬、上百萬不等。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明白時間帶來的價值。”青島裕隆醇品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煥世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大家越來越看重商譽,看重腳踏實地地做一些長線復合的投資,而威士忌本身就自帶這種所謂的長線復利投資升值的屬性。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曾說,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這是對價值投資最好的詮釋之一。而對于威士忌來說,其法規帶來的時間效益尤為明顯。
“拿蘇格蘭的威士忌來說,你喝的其實就是時間賦予的價值,因為酒標上的年份標識,其實代表的是它用來調配最年輕酒液的陳釀時間。換句話說,里面可能有很多或者肯定有很多更高年份的基酒。”趙煥世補充道,加上必須要在橡木桶中經過至少三年的陳釀,威士忌基本可以稱得上“液體黃金”了。
的確,時間的成本讓威士忌在拍賣市場上“風生水起”。根據萊坊奢侈品投資指數(Knight Frank Luxury Index)發布的數據顯示,稀有威士忌的價值在近10年內上漲幅度高達564%。作為一種奢侈品投資,威士忌在近年已超越其他投資產品,成為深受追崇的收藏新方向。
就在百潤發布公告之前,一款日本威士忌在中國香港舉辦的拍賣會上以1190萬港元的價格打破了日本威士忌套裝拍賣的最高價。
“其實,早在去年底,就有多款日本威士忌因原酒不足而宣布停產。今年受疫情影響,又有多家蘇格蘭威士忌酒廠被迫關停。進入到第四季度,多國疫情迎來二次爆發,市面流行的日威、蘇威基本上是一瓶難求。”從事威士忌銷售的柴先生告訴記者,威士忌之所以呈現漂亮的增幅,一方面要歸功于其在國內市場的基數小,容易迎來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產能嚴重不足,造成行業稀缺性嚴重,又拉動了消費增長。
企業多元化發展所需
據里斯戰略定位咨詢發布的《2020中國烈酒市場報告》顯示,近五年來,全球烈酒市場發展處于平穩水平,年平均增長率為1.7%,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威士忌,年平均增幅為3.16%,預計在未來五年,威士忌將構成新的品類增長極。縱觀中國市場,在過去的一年里,隨著酒業的不斷升級與調整,白酒、葡萄酒、啤酒、保健酒、雞尾酒等企業紛紛入局,開始跨賽道加碼威士忌:先是洋河與帝亞吉歐聯手推出中式威士忌“中仕忌”,怡園酒業1500萬港元收購威士忌酒廠,接著保樂力加投資10億元在峨眉山建立麥芽威士忌酒廠,小罐茶推出大紅袍“威士忌”……
一時間,威士忌在中國市場迎來一波資本和產品的紅利期。今年2月,青島啤酒也發布公告稱,計劃將威士忌、蒸餾酒等產品加入經營范圍;作為保健酒“龍頭”的勁牌有限公司更是在今年“618”期間推出威士忌風味本草烈酒。對此,勁牌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年輕消費者對洋酒需求有所上升,為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飲酒需求,公司開發威士忌烈性酒,以補充主導酒類業務。
而怡園酒業董事長陳芳也曾公開表示,企業針對威士忌工廠的收購補充了怡園酒莊單純生產葡萄酒的不足,并將這個項目當做是企業踏進烈酒行業的第一步。未來,威士忌產品會延續怡園酒莊的精品酒模式,向中高端靠攏。
對于跨賽道布局的酒企來說,除了豐富產品實現多元化,彌補主營業務的不足,提振業績和競爭力也成為眾多酒企看好威士忌的主要原因之一。
百潤股份方面表示,通過烈酒(威士忌)陳釀熟成項目的實施,可有效滿足自產威士忌基酒的陳釀需求,也可充分保障公司威士忌基酒品質和供應的穩定性,還可有效降低威士忌基酒成本,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預調雞尾酒市場的競爭優勢。
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全國釀酒產業1~10月產量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釀酒企業總產量4579.84萬千升,同比下降3.07%。其中,白酒產量546.29萬千升,同比下降10.36%;啤酒產量2996.20萬千升,同比下降7.49%;葡萄酒產量32.02萬千升,同比增長4.55%;發酵酒精產量771.64萬千升,同比增長29.53%。
顯然,在酒企謀求多元化的背后,是整個酒水行業的“嬗變”:雞尾酒市場小眾、啤酒增量放緩,葡萄酒消費萎縮,白酒創新不足。
本土化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中國的威士忌市場主要依賴進口。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酒類進口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威士忌共實現進口額8431萬美元,超過2019年全年的50%,占烈酒進口總額的17.9%。但相比超千億的白酒、啤酒市場,威士忌在中國酒水市場只占據不到2%的份額。
“在外國品牌產量嚴重下滑,中國市場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本土威士忌廠商的競爭壓力就小。加上品牌賦能和地緣的天然優勢,自然會吸引更多本土酒類企業的跨界投資。”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不僅如此,根據智研咨詢的數據,每升威士忌的價格從2010年的60.31元上升至2018年的80.43元。顯然,以白酒為核心的中國市場,烈酒本就是消費主流。而威士忌的高利潤和市場的高擴容,也讓酒水從業者看到了中國烈酒市場更多的可能性。
對此,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曾指出,烈酒的年輕化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話題,品類推廣宣傳年輕化、加入年輕化基因的品類都增長得很快,比如威士忌。
因此,在年輕一代主導的消費市場下,意欲借助本土威士忌尋找新的增長點,也成為眾酒企培養和吸引年輕消費者的“不二”法寶。
不過,威士忌的酒齡和價格往往呈正相關。11月底,成立于1833年的蘇格蘭格蘭哥尼(Glengoyne)酒廠宣布推出其品牌歷史上酒齡最高的酒款——格蘭哥尼50年,建議零售價為22,500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9.6萬元。而其同品牌的12年、25年、30年,售價基本從幾百到上千元不等。
“希望中國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沉下心來,認認真真做威士忌,做上幾代。因為威士忌也要靠天吃飯,對地理環境和風土條件有著極高的要求。”趙煥世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威士忌可能只是一種時代的產物,錯過那個時代,下一個時代會不會有人愿意這么做都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