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貝春集團多年來堅持醬香型白酒生產,不但繼承了茅臺的釀造工藝,而且敢于進行適應北方氣候的創新,非常難能可貴,特別是中度醬香型古貝元白版,適應了北方飲酒習慣,又保持了醬香型白酒的優雅細膩,是不可多得的佳品。”11月26日,由貴州省仁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帆率領的“十四五”白酒產業發展趨勢課題組一行蒞臨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就醬酒工藝特色、市場拓展情況、企業文化建設、產品品類創新和“十四五”規劃情況進行考察,原茅臺酒廠副總工程師、現任仁懷市醬香酒產業發展顧問彭茵在仔細品評了古貝元酒后給予高度評價。
作為古貝春醬香板塊的核心單品,自上市以來,古貝元頗受市場好評,并在山東等根據地市場創下連續增長的銷售業績。這在其近期披露的銷售數據中就可見一斑:截至11月25日,古貝春酒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4%,其中,醬香型板塊同比增長63%。疫情之下表現如此搶眼,令人期待。古貝春從骨子里發散出來的這種自信,能否成為北方醬酒大業發展的新引擎?
37年的守正創新與初心不忘
“不是茅臺,醇似茅臺,空杯留香,香襲人。”中央領導陳云同志夫人、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1988年歲尾為古貝元題詞。
“我曾經說過,離開了茅臺就造不出茅臺,但是能夠提高醬香型酒的質量,這在古貝春酒廠做到了。”著名白酒專家季克良2017年10月調研指導古貝春酒廠時說。
盡管時空穿梭、斗轉星移,跨世紀的贊譽卻仍在耳邊,原茅臺酒廠生產技術科長杜安民1983年跋山涉水來武城酒廠傳授茅臺工藝一住十年的故事,就如昨日一般。
作為杜安民的親傳弟子,古貝春集團總工程師吳兆征已榮獲“中國白酒大師”稱號,但這位60多歲的大師級人物提起恩師,還是心潮起伏。“先生來到古貝春后,克服了水土不服的困難,建立起了醬香型酒生產車間。他天天親臨窖池、日日事必躬親,家里的事全拋之腦后,連孩子結婚、老伴生病他都沒回去。”吳兆征感慨萬千,悠然神往,“先生并非無情,而是科研攻關不能抽身。”
為此,身為茅臺酒廠制曲師傅的老伴也來到杜安民身邊,并幫助武城酒廠制作醬香型大曲。他的女兒、茅臺酒廠勾兌師杜定英也在工作之余常來看望二老,并指導醬香型白酒的盤勾工藝。春去冬來,花開花落,一晃十載,杜安民及其家人漸漸將武城當作了第二故鄉。
“古貝元系出名門,就連建造窖池所用的石頭都與茅臺同宗同源,踩制大曲用的曲母都是杜老從茅臺酒廠帶過來的。在做醬酒的四大核心關鍵工藝上,制曲、發酵容器、生產工藝、勾調都是茅臺酒廠國寶級人物親手教出來的,親自干出來的。”吳兆征一邊說,一邊拿出一張發黃皸裂的紙,“這是杜老給我留下的茅臺酒生產工藝配方,我敢說,這是全國除了茅臺集團以外唯一的一份。”
這段歷史,現在又被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曉峰賦予了新的含義:先生不但把茅臺工藝留在了武城,而且淡泊名利、匠心堅守的精神將被古貝春人永遠傳承下去。
10月18日,第十八屆古貝春酒文化節暨2020首屆中國北方醬酒文化節在古貝春酒仙山前舉行。杜安民因其對古貝春乃至北方醬酒事業的貢獻,和原武城酒廠黨支部書記張子文、古貝春酒的主要研制者馬紹星一起,被古貝春集團追授“功勛先賢”榮譽稱號。
古貝春醬酒文化與大運河的“緣”
經濟競爭的最高層次是文化競爭。特別是作為白酒企業,如何將超高品質與深厚文化融為一體,令其相輔相成、相映成趣,是白酒企業避不開的話題。
大運河流淌千年,滋潤著兩岸人民。古貝春酒業的老廠址就在大運河的東岸上——武城縣老城鎮,古貝春酒見證并融入了大運河的千年滄桑。而大運河帶給人們海納百川、兼容并蓄、開拓創新、矢志不渝的精神,何嘗不是古貝元誕生的生動寫照?
2017年金秋,季克良親臨古貝春,對公司的醬香型產品進行了品鑒指導,在品鑒了古貝元之后慨然題詞“南酒北釀,醬香傳承”。并用了三個“沒想到”談了這次古貝春之行的深切感受。一是沒想到古貝春的企業文化特別是各界題詞做得如此扎實和豐富多彩;二是沒想到公司如此尊重科技、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從這一點上來說,古貝春的發展后勁還很大;三是沒想到公司30多年來對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孜孜不倦地鉆研,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非常難得。
走進古貝春工業旅游園區,沿主街分立40樽酒星雕塑,有杜康、儀狄、李白、杜甫直到近代的張子文、杜安民、馬紹星等等,“詩酒大道”上留下了56位書法家書寫的520句關于古今美酒的名詩佳句。
對“釀酒人”和“愛酒人”的尊敬和禮拜,正是古貝春集團不同于別家的文化胸懷、眼光、格局。
事實上,即便是古貝春的一名普通員工,也在踐行著這種“工匠”和“進取”精神:2019年12月,化驗員張秀英奪得山東省第二屆白酒質量檢測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并被山東省總工會和山東省人社廳授予“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山東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今年10月,酒文化館講解員王玉姣獲得德州市第二屆紅色故事講解大賽專業組比賽三等獎;當月底,市場部員工王辰獲得德州市第六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平面設計類實操第一、理論第三、總排名第二名的好成績……
10月8日舉辦的第十八屆古貝春酒文化節,就是以醬酒文化為主線,并明確提出“千載運河魂,魯醬古貝元”的口號,把大運河體現的“大國工匠精神”和“開創進取意識”深深植入古貝元的發展戰略之中,彰顯古貝元引領北方醬酒事業發展的決心。
有個性、有風格的產品才會被消費者記住
20世紀90年代至新世紀之初,由于消費水平的限制和人們對醬香型白酒的認識不足,醬香型白酒在北方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境地。雖然古貝元在當地仍能被了解其歷史的人們津津樂道,但在“濃香為王”的山東市場上,人們看到更多的是濃香型古貝春不斷摘金奪銀。而周曉峰卻以企業家的責任心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繼續堅持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并不斷優化生產工藝,他堅信,古貝元一飛沖天的那一天不會遙遠。
2018年11月18日,德州鳳冠假日酒店高朋滿座,中度醬香型古貝元橫空出世。本次會議推出的46度醬香型古貝元白版酒,師承茅臺,歷經35年工藝沉淀,以中國白酒大師吳兆征領銜的創新團隊3年打磨,20多輪次白酒專家和消費者的品評,在降度的基礎上完美保留了香氣的豐滿、醬香的優雅,讓口感更舒適,獲得了酒體的完美平衡。不同于以茅臺為代表的傳統醬香型白酒“12987”的釀造工序,中度醬香型古貝元的生產工序可以覆蓋1~10,每個環節的嚴密把控才讓降度最終成為現實。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強調:“相對于高度酒來說,白酒的降度技術更加復雜,難度更高,特別是醬香型白酒的降度曾一度是白酒業界的技術難題。”
今年的醬酒消費熱,最熱的是山東、河南和廣東等地,尤其是山東,正如山東省白酒協會原會長、山東白酒專家組原組長黃業立在“2019年第二屆中國中度醬香白酒發展高峰論壇”上所說的,北派醬香應成為魯酒繼濃香、芝香后的“第三極”,一個市場的成熟光靠熱度遠遠不夠,需要的是整個鏈條一點一點的培育。2020年濟南秋季糖酒會期間,由華夏酒報社主辦的“品味與價值”——首屆“北方醬香”戰略發展思想會上,著名白酒專家季克良也指出,“一定要很好地繼承茅臺工藝,并因地制宜有所創新,一定要在發展過程中量力而行,一定要很好地研究價格問題。”季克良的話既是建議,更是他入職茅臺50年、執掌茅臺30年的經驗之談。
面對熱衷中低度白酒的山東省消費者,以及龐大的本省醬酒市場,中度醬香型古貝元在市場上的表現可謂驚艷,截至11月25日,古貝春酒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4%,其中,醬香型板塊同比增長63%。2019年,古貝春醬香型產品較2018年同期增長205%。中度醬香型古貝元對于古貝春酒業的市場圈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醬酒板塊已成為古貝春酒業業績增長的有力抓手,古貝元白版和古貝春也將由此成為魯酒整體營收的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