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邊緣人群割韭菜
社群營銷受微商影響太大,大眾對社群營銷的初始認知來源于微商,而微商幾乎摧毀了大眾對社群營銷的好感,以致主流商業談起社群營銷都有恐懼,不愿參與,甚至不愿提及。
2020年,微商潰不成軍,對微商關系造成致命影響的應該是直播。以后,社群不再有微商類型的商業模式了。
第二重境界:社區商業的社群化
社區商業(零售小店)的特點是:熟人也是熟客。社區商業社群化,目前最火的就是社區團購,線下店借助社群形成團購體系。
社區社群不僅不擾民,而且有助于熟人強化社交,但社區社群的最大問題有黏性、少關系,大家對價格敏感,對于高價值商品來說,銷售是有問題的。目前,社區社群的運轉要依靠補貼。
第三重境界:增強鏈接和關系讓渡
正因為微商的社群營銷痕跡太濃、太擾民,真正的社群營銷反而要求沒有社群痕跡,沒有營銷痕跡。這是潤物無聲、踏雪無痕的營銷。另外,社群營銷不能只講社群的一個要素,要把社群融入營銷的眾多要素打造成一個營銷體系。社群的價值不是直接交易化,而是營銷體系中的杠桿、路由器。
第三重境界是把“線下、社群、網絡空間”這三度空間打通,從線上到線下,從線下到線上都需要通過社群來放大,社群起到的作用就是增強鏈接、關系讓渡。增強鏈接,指的是B端與C端之間增強鏈接;關系讓渡指的是有強社群關系的人把關系讓渡者給他人商業利用。
三個關鍵詞
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場景體驗、云店三個關鍵詞,構成了社群的商業體系。
關鍵詞一:KOC
沒有KOC的社群是烏合之眾,有KOC的社群才有靈魂。一家行業龍頭企業,幾千業務員人人拉群,傳播內容也不錯,但效果極差。因為社群營銷有一個關鍵前提:線下強關系。已經過了社群割韭菜的時代,沒有C端強關系,社群的價值已經不大。
現在還有哪些人的社群有價值呢?我的體會應該是KOC。商業邏輯是B→KOC→C。
什么樣的人是KOC呢?大概四個要素:強關系(熟人多)、愛嘗鮮、愛分享(熱心交流)、專業(可以教得更專業)。
一個、二個KOC價值不大,KOC形成密度價值就大了。比如做白酒,一個縣有50個KOC,就可以覆蓋整個縣城了。為什么要形成密度呢?因為有密度就形成了交叉覆蓋。交叉覆蓋的價值是交叉印證。當一個人從多個渠道獲相同的信息時,就更相信了。
關鍵詞二:場景體驗
KOC有影響力,那么,怎么把KOC的強關系利用起來呢?前提是場景體驗。通過場景體系讓KOC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做“關系讓渡”,即把自己的強關系讓別人所用。
產品是功能,場景是生活。葡萄酒做品鑒比較多,品鑒是簡單的體驗,是產品導向。場景與產品結合起來就叫場景體驗。一次體驗勝過百次廣告。但體驗的效率太低,這是矛盾。因此,體驗是不能廣泛推廣的認知手段,但體驗對于B端、KOL、KOC和大C卻是可以的,畢竟人數不太多。正是場景體驗的強認知,讓KOC愿意做關系讓渡。因為KOC會覺得,這是對熟人、朋友做的有價值的事,不是簡單的商業利益。
關鍵詞三:云店
云店不是微商城,而是連鎖微商城。微商往往把交易搞得轟轟烈烈,讓更多的人跟隨。KOC社群要搞得潤物無聲,那么,云店就是最好的交易平臺。
以我們的體會,最好的社群交易場景是:線下認知,社群推送,云店下單。這是一套營銷體系,社群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且是商業痕跡不那么明顯的環節。把社群營銷做得沒有痕跡,商業價值才能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