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剛剛披露的《2019年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茶業總體仍然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茶葉生產平穩發展,茶類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水平穩步提升,綠色效益初步顯現,優勢品牌正在形成,產業融合效果明顯,國內市場量價穩增。據統計,2018年全國18個主要產茶省(自治區、直轄市)茶園面積4395.6萬畝,同比增長123萬畝,增長率為2.9%。與2017年相比,增長率略有下降。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茶園面積300萬畝的省份有貴州、云南、四川、湖北、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陜西等省市結合精準扶貧,新發展茶園面積均達到10萬畝以上。
這份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干毛茶產量為261.6萬噸,比上一年增加了12萬噸,增幅4.8%。產量排前五的是福建、云南、湖北、四川、湖南;其中,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增產逾萬噸。全國干毛茶總產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157.3億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7.7億元,增幅10.65%。產值逾200億元的省份是貴州、福建、四川、浙江。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茶葉銷量、價格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2018年,中國茶葉國內銷售量達191萬噸,同比增長9.3萬噸,增幅為5.1%。市場內銷售額為2661億元;銷售均價為139.3元/千克,同比增長5.2% 。
而各茶類結構基本穩定,2018年,內銷市場中各茶類板塊輪動的局面有所改善,格局相對穩定。綠茶仍是主導茶類,占比63.1%。黑茶、紅茶、白茶發展迅速,其中黑茶占比14%、紅茶占比近10%、白茶占比1.5%,并有占據更大市場份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