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訊,ST亞星公告稱,公司擬以現金收購的方式收購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白酒業務的控制權。實際上,此番“一擲千金”的土豪并購僅僅是整個白酒資本并購的“先遣部隊”,“后疫情時代”的來臨,以及其他投資項目所遭受的種種“掣肘”,空中熱錢以及各個企業的投資尚未有新突破之時,2021年,酒業并購潮有望延續。
回首2020年,一線高端白酒龍頭業績持續向上,區域龍頭強勢布局次高端價格帶,三四線白酒品牌則在艱難中度日;展望2021年,從二級市場數據不難發現,白酒行業“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馬太效應將越發明顯。資本熱捧下,2020年掀起的白酒并購潮或將在2021年延續,名優白酒或外來資本將繼續收購區域性白酒企業。
與此同時,與行業分化加劇相對應的是,白酒股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在資金抱團下全線大漲。其中,2021年1月4日,貴州茅臺(600519)收報1997元,盤中曾摸至2004.99元,山西汾酒(600809)2020年漲幅高達322.62%,還有多只白酒股實現翻倍。有業內專家指出,從2020年的市場表現看,白酒股并沒有出現特別多的分化,尤其是一些三四線小型酒企的表現反而更好。
2021年,白酒股價或將出現分化,業績增長比較明確、穩定的高端白酒龍頭企業,其估值相對不是很高,所以可能有相對不錯的表現;而一些三四線白酒企業估值已處于歷史高點,估值和業績的預期匹配不盡合理,“有的甚至已透支未來3~5年的業績,或將呈現震蕩橫盤和下跌的可能”。
事實上,這種分化也并非毫無征兆。從一線名酒的市值表現來看,似乎早已占領市場高地。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白酒行業加速分化,龍頭企業依舊保持穩定增長,二三線白酒企業的業績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甚至深陷虧損泥淖。這從上市酒企的財報數據中可見一斑。
截至到1月25日,不少酒企發布了2020業績預告。貴州茅臺2020年度業績預告顯示,經初步核算,2020年度,貴州茅臺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977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左右;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左右;2020年年度,山西汾酒實現營業收入預計增加19.11億元~22.11億元,同比增加16.08%~18.60%;凈利潤預計增加8.66億元~11.56億元,同比增加41.56%~55.47%。
五糧液2020年也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此外,酒鬼酒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超五成。
雖然酒類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馬太效應”明顯,但仍有不少資本大鱷前仆后繼,涌入其中。
2020年11月24日晚間,大豪科技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稱,其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擬同時收購北京一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一輕資管”)與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星股份”)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大豪科技將直接持有一輕資管100%股權,而一輕資管持有紅星股份54%股權。因此,大豪科技將直接和間接持有紅星股份100%股份。
2020年12月,ST巖石發布關于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稱,公司擬以現金方式購買上海貴酒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西章貢酒業有限責任公司25%股權及贛州長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25%股權。同月,寶德股份宣布擬以11.22億元的現金收購白酒流通企業名品世家……
業內并購也是2020年白酒業發展的主線。2020年初,國臺酒業收購貴州海航懷酒;同年12月30日,古井貢酒公告稱,擬2億元收購安徽明光酒業有限公司60%的股權。
相比而言,業內資本并購更易實現預期,雖然有品牌擴張、資本、市場需要等各種原因,但對行業還是輕車熟路,不過,收購也要考慮企業自身的承受和品牌重整能力,量力而行,否則就會成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