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李寧發布了盈利預喜公告。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將取得不少于18億元的凈利潤,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6.8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一周前,安踏體育在港交所也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在不考慮Amer合營公司的影響下,安踏上半年凈利潤將達到23.8億元左右,同比增長不少于65%。
對此,媒體和券商紛紛表示,正是搭上了國潮風,國內運動品牌才迸發了新機遇。
翻看近些年崛起的潮牌,大多都是國貨。
根據百度發布的《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顯示,國潮在過去十年關注度上漲528%,新時代的國潮將不再局限于新國貨,還包括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背后中國力量的全面崛起。
然而,遺憾的是,作為國貨之光的中國酒業,貌似還和“潮”字掛不上鉤。如今的“國潮”已邁入3.0時代,中國酒業該如何借勢“國潮”,撕下“土味”標簽,或許還要征服“星辰與大海”。
“新”國潮來襲
2021年,無疑是國潮的當打之年。
隨著中國經濟的復蘇,文化自信不斷增強,一批國貨品牌“炸裂”崛起,從鐘薛高到小鵬汽車,從花西子到華為,國潮興起已成為時下最熱門的商業風口。
據統計,今年國貨品牌關注度達到洋貨品牌的3倍,其中,中國手機、汽車、美妝等熱門行業的自主品牌關注度已全面反超海外品牌。而在國人最關注的十大國潮話題中,國貨數碼、國潮服飾和國貨美妝位列前三,此外,還包括國產影視、國漫國游、中國音樂、中國文學、中國美食、文化遺產和大國科技。
顯然,在中國文化的加持和核心科技的驅動下,新國潮已來襲。但其實,國潮在十年里已走過三個時代。
2011年,國潮剛剛進入1.0時代,一眾老字號商品率先回歸大眾視野,引發全民熱議。彼時的國潮尚處于萌芽階段,集中于服裝、食品、日用品等生活消費范疇;隨后,國貨在經歷品質升級、品牌化運營后進入2.0時代,手機、汽車等更多高科技消費領域全面開花,誕生出更多的優質商品和品牌;如今,國潮內涵再次擴大,已進入3.0時代,此時的國潮不再僅限于實物,更包括民族文化與科技驕傲。
可以說,正是中國品牌、中國文化以及中國科技引領了國潮。但不容忽視的是,國潮的崛起與流行離不開全民的關注與助力。
作為Z時代的代表,00后是國潮當之無愧的潛力股,他們滿懷“中國科技夢”,更想創造未來。
據《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統計,近一年,00后搜索“科技”相關專業及高校上漲180%;90后如今已經三十而立了,正是國潮的中堅力量,他們更偏好美妝、汽車與電影的國潮消費品類。
具體來看,00后、90后最關注國風文化。他們身著漢服,聽國潮音樂,看國潮綜藝,不斷以新穎的方式全面參與國潮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直播、短視頻、影視綜、文創、文旅正成為“國潮文化”關注度暴增的五大主要載體,而95后則是關注“國潮文化”短視頻的主要群體。
相比而下,成熟的80后正成為國潮的“推手”,數碼、綜藝與游戲等話題最能引發他們的關注。同時,國潮相關內容創作與創業,也成為80后與90后青年力量熱議的焦點。
此外,近些年嶄露頭角的銀發族也是國潮中不可小覷的力量,并被冠以國潮“傳承人”的稱號。在這群60周歲以上的人群中,古鎮文旅、非遺傳統與老字號是前三國潮話題,他們側重用文旅鐫刻國潮記憶。
綜合來看,我們已置身國潮的“黃金年代”。而國潮盛行之下,也掀起了國貨消費的新熱潮。
酒業能借勢嗎?
隨著國潮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喚醒消費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煥新品牌的年輕形象、捕捉Z世代的消費特性的重要性。那么,中國酒業能成為這波浪潮上的引領者嗎?
對此,政府智庫專家、中國酒文化專家何冰表示,酒是最古老的“國潮”,與人類文明、文化相伴相生。
“本世紀初,曾有斷言:白酒的冬天到了,黃酒的春天來了,當時指的就是黃酒低度營養的‘潮’,但直到今天,白酒仍是‘暖冬’,黃酒卻是‘倒春寒’!”何冰告訴記者,從“潮”本身來說,一定是與文化的澎湃或者悸動有關,也就是讓多數人為之心動并愿意投身其中的產品,而酒作為集物質與文化為一體的特殊商品,對飲酒人來說,每天都是“潮”來“潮”去,如果非要把酒跟“潮”關聯起來,只能是個別品類的創新或者低度、包裝上的創新!
再翻看酒業與國潮的結合上,多半是包裝設計上的“復古”,往往忽略了酒本身的調性,還不符合“潮”氣質的問題。
“白酒目前的消費場景還是聚焦于商務宴請,而商務宴請的特點就是重實用性,比如酒入口柔不柔,下口順不順,飲后上不上頭,口不口干,第二天頭痛不痛,能不能上班。就算是對品牌的宣傳,也是著重于品牌對于商務宴請的面子和效果上的影響。”飲鑒創始人鐘宇辰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所以白酒目前所謂的品牌品質消費,是針對酒的實用屬性的消費,這和國潮偏重精神品質層面的消費是不同的。
“具體來說,國潮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消費水平提高后的一個現象,就是我們對于商品的品牌、品質、設計以及民族自信上面的需求不斷提高,從僅僅關注產品的實用價值轉換到品牌品質和精神價值。顯然,白酒目前的消費并沒有跟上國潮。換句話說,國潮的特性和中國白酒消費的階段還有點對不上號。”鐘宇辰進一步補充道,當下,白酒邁入和威士忌、白蘭地等烈酒類似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質的消費模式都需要時間。因此,他建議,中國酒業需要先跳出原本的消費場景,在“國”下烙下“潮”的屬性。
對此,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平臺總監劉珊珊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在她看來,酒業要成為新國貨之光,不僅需要在包裝設計上下點功夫,還需要深度挖掘和呈現文化屬性。同時,還需要一個IP載體賦能。日前,青島啤酒從百年海報中的“好”字尋求靈感,將“好”字符號融入瓶身,經典復古元素融入新潮設計,“1903國潮看好罐”顏值滿滿,瞬間引爆社交平臺圈粉無數;6月11日,抖音電商推出了“遇見新國潮”活動,期間,瀘州老窖為觀眾講解了釀酒技術,分享這家百年企業對匠心匠藝的堅守與執著,從而增強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
“最好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IP,然后做系列活動歸集,把IP完善起來,而不是一個人的狂歡或者一群人的自嗨。”劉珊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