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開始,“名酒回歸”帶動的新一輪發展周期再掀熱潮,在經歷了4年的分化與增長后,行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顯然有著太多的波折,無論是監管層面日趨向緊的態勢,還是市場格局方面的分化與集中,或是消費趨向的快速轉變,都代表著這一年的不平凡之處——或許這預示著,今年將成為新一輪大重構的開端。
政策層面、監管層面對于行業的影響力正在逐步加強。
今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了新修訂的飲料酒、白酒相關國家標準《GB/T 15109—2021白酒工業術語》(簡稱《白酒工業術語》)和《GB/T 17204—2021飲料酒術語和分類》(簡稱《飲料酒術語和分類》)。
相比老版本國標,新國家標準最大的不同,是劃定了“糧食酒”的標準。根據新的標準表述,未來采用添加劑、采用非糧谷酒精釀造的“白酒”,將被歸入到“配制酒”的范疇。這個新國標的出臺無疑將對行業走向產生巨大影響力。
行政力對市場的失序現象也開始施加影響力。今年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管總局價監競爭局白酒市場監管秩序座談會召開,諸多一線名酒企業參與。這場會議對市場上存在的“無序競爭、肆意漲價”現象進行了重點關注,還提及了價格檢測預警制度建設等問題。
不止是國家層面的監管正在強化,地方政府出于健康發展的目的而對轄區白酒產業強化監管的現象也開始增加,
隨著“醬酒熱”的進一步延燒,茅臺鎮成為舉世矚目的醬酒生產、銷售集散地,需求端的牽引帶來了供應端的諸多問題。為此,貴州遵義(仁懷)地方政府、酒業協會多次發文,強化監管。
今年5月~6月,貴州仁懷市先后通過各項政策,例如,財政撥專款用于秩序整頓,嚴防酒精酒、遵義(仁懷)市就業協會發布《關于規范定制酒(貼牌酒)生產銷售行為的工作提示》,對貼牌酒等種種行為予以規范。今年7月27日,貴州人大常委會聽取并審議《貴州茅臺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
市場秩序日趨井然之外,市場格局的重構也在進行中。
白酒行業的強分化一直在進行中,進入2021年,表現為業外資本對白酒的并購與涉足。今年初,復星系完成對舍得酒的并購,在去年并購金徽酒的基礎上,復星系已經擁有了一家啤酒、兩家白酒企業的控股權,正式涉足酒水行業,體現了業外資本對于酒類市場的看好。
本年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昔日酒業大商銀基集團,進入到清盤重組階段。這意味著酒業渠道的進化正在快速推進,未能適應這種變化的傳統渠道商將被加快淘汰。
作為名酒的頂流,茅臺酒的各項變化頗受矚目。
今年初,茅臺為限制黃牛黨對于原箱酒的炒作,推出“拆箱令”,但隨之而來的,則是市場對原箱紙箱的爆炒、茅臺產品零售價一路高漲。到年中,一度市值超3萬億的茅臺終于開始從波峰滑落,種種措施的失效導致了茅臺政策的轉變,也引發了人事的更迭。
今年9月,丁雄軍正式接棒茅臺董事長之位,他成為茅臺自2018年以來第3任主帥,被寄予厚望。隨之,到下半年茅臺正式廢除“拆箱令”,其零售價格一路高漲的現象也得以抑制。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熱點是,伴隨著“醬酒熱”的高潮,市場似乎進入到一個新的消費潮流更迭期。
今年上半年還如日中天的醬酒企業,到了下半年已經產生巨大分化——除了居于頂端的一二線醬酒企業外,其余的中小型醬酒企業在下半年紛紛開始“甩貨”。這種現象,與“醬酒熱”前期開始的“產能躍進”有著極大關系。
當供給端開始泛濫,消費端的審美疲勞出現,諸多滿溢的產能無處消化時,其對醬酒行業的反噬就開始顯現威力。
消費轉變之下,主打清香的山西汾酒在今年獲得了極大的發展,頗有進軍行業三強之勢。與此同時,主打鳳香型的西鳳酒也加快全國化步伐。
實際上,這種變化的背后,既是消費趨勢的變化,也是行業格局的變化。種種跡象顯示,2021年只是下一輪大重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