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15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我國首倡舉辦的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主場外交活動。5月15日,《人民日報》以《瀘州老窖在沿線14個國家建立經銷網絡 中國品牌沿著絲路遠行》為題,專題報道了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拓展海外市場、傳播中國白酒文化的企業舉措。《人民日報》對此評論:“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瀘州老窖率先布局,讓中國酒香飄溢絲路”。
《人民日報》同時還報道了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事跡。對瀘州老窖近兩年來企業發展、轉型升級、品牌打造、文化傳承、精準扶貧、創建和諧社會等方面所取得的綜合成果表示了極大的肯定。
“一帶一路”是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到今天,“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已有三年多,并已經掀起了國際間合作的熱潮。據悉,三年多來,這一倡議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響應和支持。“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領域的“關鍵詞”。
絲綢之路是一條商旅之路,但其背后的意義卻遠非經商這么簡單。眾所周知,絲綢之路始于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在此后漫長的歲月中,伴隨著曼曼駝鈴、點點風帆,陸地及海上絲綢之路打破了地域、種族和風土人情的界限,聯結起亞歐非大陸商貿、文化和情感交流的紐帶。今天,當工業和科技拉近了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國際間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格局可以更大,交流的范圍可以更廣。
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興起,越來越多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商品被輸送出去,中國白酒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中國白酒的市場中,濃香型白酒的市場占比將近八成,是中國白酒的最典型代表。而瀘州老窖正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鼻祖,被譽為“濃香國酒”,其始建于1573年的國寶窖池,已不間斷使用444年,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幾個世紀以來,瀘州老窖人始終秉持大國工匠之心,堅持傳統釀造工藝,為世人奉獻最醇正的美酒,其釀造技藝已傳承二十三代人,并于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瀘州老窖把企業深厚的文化背景視作寶貴的歷史遺產,近年來,在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始終以向世界傳播中國酒文化為使命。今年4月,瀘州老窖攜手國際音樂大師譚盾,在紐約開啟了國窖1573“讓世界品味中國”全球文化之旅,把濃香國酒帶到世界更多城市,讓更多人品嘗到真正的中國白酒;今年5月,在舉世矚目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中美投資人酒會上,國窖1573作為指定用酒出現,奪人眼球,還被作為禮物送給了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州長和來酒會上的貴賓。此外,每年,瀘州老窖都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泰國、新加坡、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國家開展一系列文化、品牌推廣活動。
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方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提高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和規范化水平;同時,隨著國際合作范圍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會降低中國酒產品的關稅和其他非關稅壁壘,并為人才流動和技術交流提供便利。帶有強烈文化屬性的白酒產品,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乃至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上一個新的消費增長點。
4月2日,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左3)與世界級音樂大師譚盾(右2)一同在美國紐約開啟“讓世界品味中國”全球文化之旅,共同傳播中國文化
作為傳統產業的代表,中國白酒一直在為進入全球酒業市場競爭的大格局而努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一帶一路”又帶來了跨文化傳播的新機遇。借此“東風”,瀘州老窖整合自身優勢,對接國際市場,形成全新的跨國產業合作模式,讓企業的品牌文化和經濟成果沿“一帶一路”向外傳播,讓中國酒香飄溢絲路,讓世界品味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