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為助力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瀘州老窖特曲“濃香正宗 中國味道”中華美食群英榜啟動儀式在河南鄭州隆重舉行。地方政府有關領導、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光杰、瀘州老窖特曲酒類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爾松、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鄭彥英、中國烹飪家協會副會長樊勝武、河南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代會長張海林及數位中國烹飪大師等各界代表出席。這是豫菜復興的盛宴,也是瀘州老窖特曲攜手豫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同一天,瀘州老窖特曲“濃香正宗 中國味道”中華美食群英榜成都站也正式拉開帷幕。
啟動儀式上,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光杰致辭時表示,中華文明千載悠悠,凝聚了數不盡的文化精粹,繁衍出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以文化強國,大力復興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白酒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積極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正宗中國味道
瀘州釀酒始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香飄數千年。作為“濃香鼻祖”的瀘州老窖歷經690余年,已傳承了23代。1324年,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第一代傳承人郭懷玉創制“甘醇曲”,開創中國大曲蒸餾酒釀造歷史以來,憑著卓越的品質,瀘州老窖酒一直深受人民的青睞。瀘州老窖先后蟬聯歷年全國評酒會“國家名酒”稱號,成為唯一蟬聯歷屆“國家名酒”稱號的濃香型白酒,被稱為“濃香鼻祖,酒中泰斗”。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在行業內最先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因為厚重歷史的積淀和精湛技藝的堅守傳承,瀘州老窖特曲才能實實在在擔得起“濃香正宗”的金字招牌。
同中國酒文化同根同源的,是源遠流長的中華食文化。中國人對于飲食的重視和偏愛,從文明伊始便深深烙印在民族血脈中。中華飲食能夠享譽世界,得益于高超的烹飪技藝,只有蘊藏中國古老智慧結晶的中華飲食,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中國味道”。
李光杰提到,瀘州老窖特曲在全國范圍內舉辦“濃香正宗中國味道”中華美食群英榜,就是在傳承白酒文化的同時,擔起民族品牌的重任,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瀘州老窖特曲“濃香正宗 中國味道”是在追求正宗美味的初衷上,以文化先行,呼吁廣大群眾食其味、求其源、知其史、會其意,通過評選正宗中華美食,為國人呈現中華飲食獨到的品質、正宗的技藝和深厚的底蘊的同時,弘揚中華正宗飲食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華美食中,豫菜是璀璨奪目的明珠之一。有“烹飪鼻祖”和“中華廚祖”之稱的伊尹出生于河南,豫菜也因此被認為是天下菜系的母體。恰巧的是,瀘州老窖作為“濃香鼻祖”,與豫菜同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次攜手體現出瀘州老窖特曲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良苦用心。
中華美食群英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據《中國飲食文化史》描述,菜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條件,地區菜系是地方菜肴的升華,它需要該地區具有較發達的商業、交通與文化,特別是要有城市的繁榮。菜系的行成還要擁有一定數量并具有傳藝能力的廚師,這是出現名饌名肴的關鍵。
參加儀式的中國烹飪家協會副會長樊勝武提到,豫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烹飪的始祖伊尹就是河南人,為商朝的宰相,提出了“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理念。樊勝武認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項重要指示,這兩項指示對于河南餐飲業來說,是義務更是責任。
現在黨中央倡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作為中國白酒行業中的文化先鋒,瀘州老窖始終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擁護者與優秀傳播者,瀘州老窖特曲“濃香正宗 中國味道”中華美食群英榜,正是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要加快“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行動體現。
無魚不成宴,無酒不成席。自古以來,中國菜與中國白酒的搭配皆是天作之合。當源自皇家菜系的正宗豫菜遇到濃香型白酒技藝標準的制定者和引領者,兩者的聯合剛好呼應了此次中華美食群英榜的主題——濃香正宗,中國味道。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瀘州老窖特曲“濃香正宗 中國味道”中華美食群英榜活動即是積極響應時代號召,扛起文化復興大旗,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民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