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2首屆中國白酒產區數字化大會在成都麗思卡爾頓圓滿落幕。本屆大會以白酒產區數字化賦能為主題,探討了“產區化”和“數字化”兩個熱門話題,是第106屆糖酒會期間最受關注的會議之一,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少雄、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馮錦花、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李強、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等領導親臨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本次大會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中國酒業協會、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作為指導單位,中國酒業協會固態原酒委員會、騰訊企業微信和彎弓Digital聯合主辦,瀘宜遵協辦。
作為白酒行業年度盛事,本屆大會吸引了近20位重磅嘉賓與會,分別從宏觀政策、行業研究、企業發展和營銷技術的不同角度,探討白酒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經過一天的深度分享,多位專家一致認為,數字化是所有行業都要面臨的問題,而白酒的產區化發展將成為下一個重要風口。
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是我國最早的產區白酒組織,以“建設長江上游名酒經濟帶,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建設中國白酒波爾多”為構想,肩負著把中國白酒金三角打造成國際區域品牌的使命。王少雄表示,白酒產區因文化的深刻性、傳遞性、廣泛性等特殊屬性具有了穿越地緣的可能性,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的消費者中提升影響力和美譽度。文化是支撐產區獨特個性的根本性因素,是產區向高級形態不斷演進的主要的催化劑和核心的驅動力。從這個角度出發,白酒產區應當發揮好本地人文、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充分運用5G、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打造以數字化賦能中國白酒為切入點的智慧和傳播平臺,著力提高中國白酒的產區文化附加值和深刻的內涵,推進白酒產區向更高形態的發展。
馮錦花副廳長表示,近年來,政府聚焦優質白酒等傳統優勢產業,全力推進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工業互聯網數字中心等基礎設施,開展數據管理能力等國家級試點,打造國家級標桿典型和示范應用,推動川酒企業上鏈上云上平臺。如今,白酒數字化轉型已初見成效。為推動白酒產區發展,政府將持續實施優勢產區創新升級行動,支持優勢產區立足資源稟賦和創新,以綠色低碳為動力,加強優質白酒產區和名優酒企培育,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優質白酒產業集群。
中國酒業協會固態原酒委員會理事長謝明強調,中國白酒要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軟實力,唯有注重產區概念。中國的白酒產區要像法國的波爾多產區一樣,被全球消費者所認識。中國白酒作為中國人文化和物質消費的載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堅持固態發酵的技術路線。在以前,中國的白酒有龍頭企業的引領,強調品牌的帶動和拉動,卻沒有注重產區概念。而現在,國家地理標識已經明確,我們中國有全球最優質的固態發酵產區,中國酒業協會也在推動打造中國六大固態發酵產區,這將是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根基。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李后強甚至認為,如果按照白酒“中周期”理論(18年一個周期),火爆18年的醬酒香型時代即將結束,多香并存的局面將出現,地域產區命名的白酒將大行其道。他認為過去12種香型的白酒分法太粗糙,不夠精細,按照產區界定才是符合白酒的特征。因為酒是風物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人釀造一方美酒。白酒的釀造高度依賴于“水(質)、土(壤)、氣(溫)、氣(候)、生(微生物)”的自然環境,地球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不同的地理環境與風土人情賦予了每一個地域出產的白酒截然不同的屬性。
最近,社會輿論對白酒產業的質疑聲比較多,特別是在白酒消費和發展周期方面。中國白酒產銷量在2016年達到1358萬千升的頂峰后,白酒的年產量已經連續多年下降,而且降幅不小,至2021年,白酒產銷量相比2016年下降了47.32%。中酒協秘書長何勇在致辭中表示,白酒減產一方面是統計口徑問題,另一方面也確實反應了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他認為,白酒要尋找新的增長路徑,數字化是關鍵所在。因為,數字化作為底層技術的新消費和新零售為酒行業帶來了基于營銷模式、渠道模式、市場模式、消費模式等多方面的變革和創新需求,也為白酒行業提供了面對新市場的變革動力。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瀘州老窖副總經理張宿義和郎酒副總經理劉盛東的分享引起與會聽眾的強烈共鳴。作為川酒的六朵金花,瀘州老窖和郎酒一直走在變革前沿,兩家企業都是在幾年前就進行了數字化轉型,從生產數字化、資產數字化、產品數字化、渠道數字化,以及消費者數字化等不同領域,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績。本次大會上,這兩家公司分別從自身的數字化實踐出發,講述了白酒企業在數字化變革中遇到的挑戰,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重構。
騰訊企業微信是數字化轉型賦能平臺,幫助企業實現業務協同與連接,推動產業變革。作為本次大會主辦方之一,企業微信副總裁盧青偉和他的團隊現場介紹了茅臺、習酒和潭酒等多家白酒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案例,講述了這些企業轉型背后的故事,給現場觀眾帶來很大啟發。除了企業微信之外,群脈、銳鯊、微盛和道一等營銷技術機構也在現場拆解了大量的實戰案例,并針對白酒企業在營銷端的數字化變革給出了解決方案。
謝明理事長表示,數字化時代,白酒行業正醞釀著新的變局,產區向左品牌向右是主要趨勢。當白酒發展的趨勢向產區集中,向名酒企業集中,向一線大品牌寡頭集中,而且這個集中度越來越高時,產區原酒與數字化的結合會成為產生白酒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其理由在于,一方面,在產區內,一線品牌產能不夠,小企業產能過剩,就必須要進行資源整合,通過規范、制約進行產能的數字化調控。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進行組織的在線管理,可以強化如訂單、銷售、庫存、終端、前后臺等渠道,從而實現效能的提升。從全產業鏈角度來講,在固態發酵生態圈內,有大品牌的引領,有產區的溯源,數字化賦能就是保證做產區資源整合者,做原酒標準踐行者,就能滿足不同地方、不同的消費人群。
中國酒業協會協秘書長何勇也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從當前的產業競爭生態來看,白酒的競爭格局已經逐漸從“單兵作戰”向“集群戰斗”發生變化,產區化趨勢愈發凸顯。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事實、產業格局已明示,產區之路,是中國白酒產業的未來之路。
目前,為了有效推動產區白酒發展,謝明理事長和他主導的中國酒業協會固態原酒委員會建立一個原酒產業母基金,利用數字化手段,重點推動中國六大白酒產區中小酒企的產業升級,并把瀘宜遵原酒作為第一個樣板工程。大會當天晚上,瀘宜遵原酒品鑒之夜在麗思卡爾頓舉行,并同時舉辦了“瀘酒神州行”活動,瀘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長纓親臨會場,為瀘州產區白酒的發展站臺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