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使善好酒業成為黃酒產能6萬千升,白酒產能1萬千升,產值達到10個億,稅收上億,利潤上億的企業。”采訪浙江善好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善好時,一直驚嘆于他系統的經營思路。從1998年入主善好酒業的前身———三門釀造總廠起,吳善好就相信一句話———思路決定出路。正是因為有了正確的思路,“善好”黃酒才從“名不見經傳”發展到現在的“后起之秀”。行業無差別思路定成敗
從原來的橡膠行業轉入當時并沒有風聲水起的黃酒行業,在很多人看來可能不解,但吳善好認為,“行業的好與壞不能如此簡單地橫向比較,成功與否主要是經營思路問題。如果做得好,那么對從業者來說就是好行業,反之,就是欠優勢的行業。”由于當初買廠的思路及目標與別人不同,因此,在此之后對企業的投入也是不遺余力。
不少在對不同體制的企業進行對比后往往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民營企業往往不能擺脫家族式經營模式的桎梏。在解釋這一問題時,他認為,相對其他體制而言,民營企業的機制相對比較靈活,而獨資經營模式也決定了企業領導者對企業發展前景的設想以及具體實施步驟要有更為深遠的考量。總結過往經驗,不論是什么體制,只要企業的制度、相關政策能適應企業的發展就不失為可取之舉,相反的,如果不適合,那么即使是再好的制度、政策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的教條主義,沒有實踐意義,并且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在經營過程中,和許多企業領導者一樣,吳善好始終把質量把關放在第一位。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黃酒行業近年來的發展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然而黃酒行業整體實力還不能與其他酒種相比,尤其是在企業生產技術設備方面還有許多不足。質量,是連接企業與消費者的橋梁,沒有好的質量就無法吸引消費者,這對任何產品、任何行業來說都是一樣的。準確定位做強做大
在明確了企業制度化管理之后,要逐步明確企業的定位、產品的定位。在黃酒行業一片利好的形勢下,吳善好在浙江和上海設立銷售分公司作為其產品銷售的市場戰略重陣。“如今長三角地區是黃酒消費主要區域,而上海又是其中最大的市場,因此,能在上海占據一席之地對品牌來說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善好品牌以海派文化為主打文化訴求的定位下,依照貼近性原則,上海的戰略要地地位就顯得尤為明顯。
吳善好認為,在選擇如何進行市場推廣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產品的推廣路線,或餐飲,或商超,或流通,亦或是多種渠道間相運作,起到相互促進、輔助的作用。近兩年,通過積極運作,他們的產品已經在上海等地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并且到了黃酒旺季尤其是春節來臨之際更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銷售量不斷攀升。
另外,在產品定位上,他認為,對產品的合理定價十分重要。目前,黃酒的價格較以往有了相當的增大幅度,不少企業也紛紛以中高檔產品為主打。在對其產品的定價過程中,他們把低檔產品砍去,使最低產品的價格在6塊錢左右,而此舉不僅明確了企業品牌的定位,同時也讓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也獲得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對人才的重視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吳善好說,在質量把關上,技術人才的應用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一方面通過技術改進可以提高產能,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改進能夠更好地對產品進行把關。企業應當重視人才,尤其是在黃酒行業內更是需要新鮮的血液補充到黃酒技術的研究上。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田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