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啤酒產銷量已連續5年位列世界第一,且品牌化、集團化、規模化的趨勢日漸明顯。在大集團兼并收購步伐不斷加快的情況下,今后國內啤酒品牌資源是否會集中在2-3個大集團手中?區域品牌是否具有競爭優勢?江蘇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長易昕認為,要全力打造區域強勢品牌,用服務去創造品牌價值。
易昕認為,中國啤酒市場潛力巨大,且消費層次逐漸提高。我國啤酒行業今后10年的增長率保持在10%不成問題,江浙滬長三角地區5年后城市零售店相當于1美元的啤酒也會出現。在市場利好條件的驅動下,國際品牌將不斷加大對中國啤酒業的投資,國內品牌也會加大外地市場的開發力度。目前,全國啤酒行業800億資產中有250億是外資。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通過優勝劣汰將形成新的格局。但是今后10年,由2-3個品牌一統天下,以規模、資本、品牌論話語權的現象未必會出現。以國際市場為例,過去50年間,全球啤酒競爭激烈,但幾十個品種互相制衡的格局一直延續至今。這是因為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它的優勢和弱勢。
易昕說:“今后10年,中國至少還會有20個左右有國際背景的啤酒集團存在,同時目前中國年產30萬千升以上的公司和品牌,如果在競爭中快速創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保持創新能力,將會有更多發展的機會。這也就是區域品牌應當把握的契機以及區域強勢品牌形成的基礎。”
對于品牌認知,易昕指出了這樣一種現象:為什么國際第一啤酒在中國不是賣得最好,為什么中國第一啤酒品牌不是在全中國任何區域都賣得很好?他解釋說,國際大品牌、中國大品牌在部分區域的消費者心目中還是陌生的。消費者往往是在消費得起的價格上尋找自己熟悉的品牌,這也是啤酒成為區域化產品的原因所在。業內人士認為,啤酒的產地與消費區域應當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區域品牌在細分市場中,應當抓住當地消費者喜歡的風味,并迅速做成區域消費者心目中的強勢品牌。區域品牌的優勢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成本優勢,歷史上的貢獻決定了政府和社會團體的支持優勢,當地幾十年的消費群決定了消費者的情感。在策略上則是通過充分細分市場,把流通渠道中單瓶2元、2.5元、3元以及餐飲消費單瓶3元、5元、8元、10元的每個消費層次都做成最優勢,每個消費店做成最大量,那么這一品牌酒就是當地的第一品牌。換個角度從量上來說,大集團在全國10個、20個大城市賣10萬、20萬、30萬千升高檔酒能生存,那么區域品牌在30個、50個縣,每個縣賣上3-5萬,其100萬千升的銷量也能發展得不錯。
那么,如何才能迅速做成強勢品牌呢?易昕認為,要通過創新營造終端優勢。渠道為王,決勝終端是啤酒行業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內共知的,而終端的掌控則需要從服務入手,終端服務是區域性品牌生存發展的先決條件。對于企業來說,消費者永遠是第一位的。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把“健康和快樂”的公司經營理念融入到生產和銷售中,生產出消費者喜歡的啤酒。消費者喜歡驚喜,根據不同的細分市場,要不斷給消費者以新的驚喜,但這驚喜并不等于亂促銷、亂殺價,過度促銷或簡單模仿只會傷害到自己的品牌形象。只有通過技術改進、文化提升、創新產品、差異化營銷才能真正長久地吸引消費者。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田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