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資金、無場地、無運輸車輛、無現成業務的“四無”供銷社“小不點”,到今天擁有資產10億元,員工7000余人,直屬企業33家的省級重點企業集團,山東新星集團的發展,成就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神話”。酒水立足、多元發展、規模擴張、品牌運營……新星集團輝煌成就的背后是魏心東審時度勢、敏銳果敢、風雨兼程的創業之路。
2012年4月,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姜異康視察新星集團后,由衷地稱贊新星集團董事局主席魏心東:“不容易、很能干!”
對此,魏心東感慨地說:“創業快30年了,六個字總結得很到位,平均起來五年一個字。”
“不容易”的歷程
魏心東是一個生長在齊魯大地上粗豪磊落的山東大漢。出生在淄博淄川,祖籍濟陽,齊國古都的土地培育了魏心東粗糲、堅韌的個性,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水造就魏心東睿智、敏捷的思維。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魏心東10歲,父親被打成“右派”,隨父母“非轉農”回到濟陽縣崔家寨鄉孔家村務農。1982 年父親平反,又隨父母“農轉非”回到淄川羅村。
“父輩顛簸流離的人生也給了我雙重故鄉的經歷:濟陽和淄川。在濟陽期間推過小車治理過黃河,后又到濟南賣過豆腐,做過印染廠、削銼廠工人。社會上的十八般武藝不能說樣樣精通,但也拾得起放得下。”
非同尋常的起點給魏心東鋪就了一條非同尋常的人生之路。
走在淄博市淄川區的大街上,隨便打聽一個人是否知道魏心東時,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了解的人甚至會羅列一大筐關于他的事跡,不了解的人也會說出這樣一句話“最早是拉地排車出身的,但是現在干大了,不得了了”。
拉地排車出身的魏心東,身上聚集了太多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訴說著新星集團成長中的陣痛。
新星集團的原始基礎是一窮二白的,用魏心東的話說“本錢就是有干過供銷社的經驗,財富就是連他算在一起的七個人。”別的則真的沒有了,更何況連辦公室都是租來的。
最初的流動資金是借來的15萬元,放在今天,15萬元對于擁有十多億的資產的新星集團來說不算什么,而當時這15萬元的債務如同一座大山壓在魏心東心上。
當時正好聯系了一批棕櫚油的業務,需要到天津洽談。而出發的前一天,捎貨時一輛受驚嚇的馬車翻車,撞折了魏心東的胳膊。人們都勸他不要去了,或者安排別人去。魏心東放心不下, 最終忍著劇烈的疼痛,吊著撞傷的胳膊,打著“點滴”去了天津,終于做成了棕櫚油業務,并用這筆資金還清了15萬元借款。
粗豪略帶野性的因子賦予給魏心東非常人的膽識:不管會不會飲酒,都不怕酒戰;不管能不能成功,都不怕困難。
計劃經濟時期,供需雙方關系的特殊性決定了誰能得到廠家的支持,誰就有了“活路”。
有一年,為爭取到某廠家商品,魏心東與廠方負責人吃飯。就餐時,對方調侃說:“你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若咬碎這個酒杯,我們就給你們調配產品。”魏心東二話沒說當場咬碎了兩個酒杯,滿口鮮血直流。廠家負責人當即調配貨物,并與新星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今年5月份,該廠家當時的負責人來到新星故地重游,看到新星的發展變化,回憶當年“吃酒杯”的情景感慨萬千,不禁由衷贊嘆魏心東:“咬鋼嚼鐵,誠信本色!”
這種豪放的舉止不僅發生在創業之初,即使在今天,魏心東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時代的豪杰”,面對的是無盡的鮮花和掌聲,依然保持著最原生態的個性。在6月28日,《華夏酒報》和山東糖酒副食流通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酒商山東經銷商年會上,魏心東在主題演講說道:“生命不息,喝酒不止。”引爆了滿場雷鳴般的掌聲。
山東黃河龍集團總經理孫飛提到魏心東由衷地感慨:魏主席創業非常不易,他是憑借一股韌勁,憑借一個企業家對社會的責任感,一個企業家對他這份事業的追求去打拼了一片天地。
“很能干”的精神
每個人的選擇和性格都有其歷史的、家庭的、社會的根源。
“我本人從小就經歷了很多事,父親被打成‘右派’后,家庭和身份的不斷變遷,讓我明白必須要努力干活,酷暑難耐要擔著擔子修理黃河,寒冬臘月要推著小車賣豆腐,那個時候不能干就吃不飽飯,就得挨餓挨凍。后來事業發展了,手下有了成百上千個人了,更要拿出拼命的精神,因為這些人是跟著我吃飯的,如果新星公司的員工連工資都發不上,還講什么企業家的責任?”
這是魏心東的心聲,他的心聲也就代表了新星集團的決策定位和發展方向,其核心內容就是一個“干”字。
所以,不管是從小時候一個人干活,還是最初帶領著六個人創業,或是今天已經發展壯大的新星集團,都要拼死拼活地工作,為企業謀發展,為員工謀福利。從個人的角度講,這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從社會的角度講,這是當代企業家的責任和使命。
提及新星人的能干,就不得不提及他們的“5:30晨會”,這是根據魏心東提議并制定的,每天出一個點子,每天一個部署,第二天馬上兌現。
魏心東也一直堅持比員工起得早、想得早、干得早,一年365天,從年初一到年三十,每天工作量都在10小時以上,沒休過一個星期天和節假日。
有一次,魏心東專程趕往徐州參加一個重要會議,為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他不顧一天的奔波和談判到深夜的疲勞,于早晨七點趕回集團,八點多又趕赴黃河龍酒廠參加會議,連續工作30多小時。
魏心東要求自己能干的同時,也在嚴格要求他的員工。最初魏心東曾經把開會的時間制定在凌晨4點半,這就要求很多人必須在凌晨4點以前起床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會場,其難度可想而知。后來,在一些老朋友和老領導的建議下,將時間定在了5:30。
“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這個鐵的制度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無論春夏秋冬,雷打不動。正是這種堅持,成就了今天的魏心東和他的“新星帝國”。
在對員工嚴格要求的同時,魏心東堅持對員工生活關心、工作關注,特別是對有特殊貢獻的人才給予破格提拔,獎房子、獎車子、給位子,有的優秀畢業生在幾個月內就被提拔為集團中層干部;對遇到特殊困難的員工,魏心東更是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獎金予以資助。
魏心東仇恨懶惰,仇恨腐敗。他認為在一個企業里“得過且過”、“該說不說”都會導致企業的衰敗。
他說:“在眾人的觀念中,腐敗就是行賄受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里提到的‘腐敗’,是顯性的、容易被人所察覺;‘腐’無非是說一個人思想腐朽、 人格墮落、道德敗壞,以致喪失良知和原則,最終給單位和家庭造成了物質或精神上不同程度的損失,即導致‘敗’的結果。一些隱性的‘腐敗’,比如不干事、應付公事,卻不那么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正因為它們是隱性的,對一個企業的危害才更大。”
海爾的一名高層領導評價新星有“三層六力”:決策層有魄力、有定力,管理層有號召力、 有親和力,基層員工有執行力、有凝聚力。
原山東省省長韓寓群視察新星集團后動情地說:“老魏啊,你對黨的事業有熱情、對黨的事業有真情、對黨的事業有癡情,是真正的三情干部!”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中,商業貿易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吃慣了獨家經營這碗飯的商貿企業由于不適應社會、制度和市場的變化,紛紛虧損甚至倒閉。而從那時起,魏心東就審時度勢地預測著商業的未來發展,精準的號準了經濟變化的脈搏,提前進入了戰備狀態,在眾多商貿企業日漸衰落的形勢,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隨后的幾年時間,新星集團先后兼并了破產、虧損的果品公司、 淄川生資站、淄川貿易中心、 黃家鋪供銷社等十幾家商業企業,盤活資產3億元,安置下崗職工1800多人,同時購買了新亞商場,建設了果品批發市場,并率先成立了淄博市第一家進出口公司,將產業鏈延伸到第二產業。
作為全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發源地,新星集團自九十年代末,開始實施連鎖經營戰略,率先把超市開到農村鄉鎮,逐步建立起村級店為基礎、鄉鎮店為骨干、城區店為龍頭的連鎖經營網絡。截至目前,集團共開發建設各類連鎖店428家,其中80%以上的網點設立在農村,直接服務廣大農民。
進入2000年以來,新星又大力實施多元化發展、 規模化擴張戰略,先后投資3.6 億元,建設了新星物流中心、新星商廈、新星汽貿、新星冷鏈物流,改造擴建了物流二期工程、新星果蔬市場、新星大酒店、物流三期工程和新亞會所等。
魏心東認為,當今商業競爭的格局,已經結束了你死我活的“象棋時代”,進入了多贏共贏的“跳棋時代”,“大小”和“多少”之爭讓位于“快慢”和“高低”之爭。比如“快”與“慢”的爭奪,就是對市場機遇的反應速度,“高”與“低”的爭奪,就表現在服務水平、產品質量等方面。
近年來,新星集團深入實施“結構轉調”戰略,投資3.1億元,注冊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實現了“三位一體”的金融業務經營。并在行業內率先實行“金融下鄉”,把典當分公司開到農村鄉鎮,更好地為中小企業和“三農”提供金融服務。
同時,在全省供銷系統中率先開辦網上商城,與目前國內普遍存在的網上商城不同,新星網上商城依托新星百貨商場實體店,共享新星商業品牌及供應商、市場、物流配送等優勢資源,堅持線上、線下結合‘兩條腿’走路,加快推進服務業科技創新,著力將新星網上商城打造成為業內一流的信息電商平臺。據了解,新星網上購物商城采取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建設、高效化運作等方式建設,目前投資達3000多萬元,這個淄博本土“商業航母”的現代化運營新格局正在形成。
或許再多的文字也難以解讀真正的魏心東,他是一條漢子,典型的山東大漢;他是一個商人,盡管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中的商人了。他改不了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豪放,改不了生氣罵娘的粗獷,改不了同情弱勢的本性,改不了體恤員工的博愛……
最后讓我們從魏心東的人生座右銘中,感受那流溢著的領袖般的氣概——“不付出超人的代價,就不會有超人的業績”、“ 工作上向我看齊,廉潔上向我開炮”、“人才是棟梁,管理是命脈,資金是血液,開拓是未來”、 “成功源于拼搏,失敗不講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