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壓力導致全球消費變緩。
據尼爾森調查的從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圖顯示,中國消費者的信心水平在上升,明顯高于全球平均值,相比之下,美國消費者消費能力最為理性,排在全球平均消費值之下。
但通過半年時間的觀察顯示,中國消費者從第一季度之后消費能力明顯回歸理性。從高端奢侈品和高端餐飲業績明顯下滑就得以體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全球經濟萎靡影響,另一方面與中央政府提倡一切從簡、打擊腐敗、禁止過度消費措施有直接的原因。
國內市場消費無論從內部還是從外部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調整”成為時下企業最關注的問題,怎么調、往哪里調,則成為企業領軍者們應對目前市場變化應該思考的問題。
“思考”消費者
中國經濟十年的黃金發展中,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國消費者的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企業需要在困境中尋求“出路”,首先就是要了解你的客戶是誰,你的客戶在哪里,怎么使你的客戶完成消費,之后鞏固消費。
尼爾森最新的調查顯示,目前的中國消費者變化呈現出3個特點:
首先,在2000年時,中國消費者接受過大學教育的比例為1%,而這一數字隨著全民教育的普及,在2011年時已經增長到了7%,這就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已經從原始的簡單購物活動,變為了意識中尋求更好服務、更好質量的高標準購物要求。消費者購物要求在不斷提高,對服務者的挑戰也越來越高。
其次,消費水平呈上升趨勢。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的年人均收入水平從2000年的6296元,上升到了2011年的23979元,增長了近4倍。同樣,這也意味著消費目的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現在的中產階層開始要求更加專業、精準的服務。
最后,中國消費者的幸福指數在發生變化。數字顯示,2000年中國人戶均人口3.44人,但是到了2011年戶均人口縮減到了3.01人,同時中國人的工作時長為126,這一數字要高于美國的100。隨著經濟收入的增長,消費者幸福指數本應該相繼增長,但是中國消費者的壓力在不斷提升,幸福指數反而出現下降。
“往日的消費者,追求社會認可。今時的消費者,追求自我意識?!蹦釥柹袊偙O徐琳表示,現在的消費者需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研究消費者的變化是企業長久堅持的工作。中國酒類企業在黃金十年發展中,一味追求業績數字的變化,將重心完全放在銷售層面,而忽視了研究消費者、研究消費者需求。重慶江小白酒類營銷有限公司CEO陶石泉表示:“之前酒企真的沒有好好去研究消費者,現在來看,有的企業已經在慢慢調整思路。”
徐琳表示,尼爾森一直在關注酒行業的發展,目前來看,整個白酒消費的主流人群依然為男性占到了68%,而女性只占到38%。男性依然為白酒消費者的主流人群,其中,男性的年齡占比,18~24歲為37%,25~29歲為50%,30~39歲為63%,40~49歲為69%。男性消費白酒的主力人群依然是40~49歲的消費者。
但是通過研究表明,中國目前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生育率低、人口結構老化、社保制度滯后問題已經顯現。40~49歲的主體飲酒消費者人群會慢慢減少,主要原因是隨著年紀的變化,身體健康程度已經成為這部分人群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臨近退休,眾多商務活動會逐漸減少。從理論上來說,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在減弱,企業消費者在流失。而25~29歲占到飲酒年齡50%的人群正成為酒企業重點引流的消費者人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