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酒類流通中的“大商時代”是否已經來臨?
對這一問題業內人士的看法向來不一。不過,近期隨著商源集團二十周年慶典,1919酒類直供掀起布局全國市場的強勁勢頭,再加上連虧兩年的銀基集團扭虧,以及默默無聞的寧夏懿豐以一匹黑馬的姿態,驚艷2015年央視招標會,行業重拾酒類“大商”話題。
但是,仍有酒類大商正在行業高壓下步履艱難。不久前,北京最大的酒水品牌運營商海福鑫被踢爆遭遇資金危機,鄭州百堡酒窖倒閉。這使得大商話題交織著很多問題:原有的酒類大商能否走向創新發展的新高度?新的大商是否在崛起之中?向央視投下1.18億元廣告費的寧夏懿豐,能不能有效地砸出一個超級大商?
這些問題需要耐心等待最終結果。不過,眼下,我們可以追尋一下行業以往的軌跡,看看大商都是怎么發展起來的。而酒水“大商”,是否真的可以一擊而成?
真正意義上的大商 作為推動行業變革與進步的有生力量,大商的出現和強勢崛起,不但可以左右上下游產業鏈,同時改寫了以往酒類經銷商相對薄弱的行業地位,這也更加符合一個成熟的產業應有的格局。
很多酒類大商對這樣的格局都有著清醒的認知,他們并不過度“謙虛”矮化自己的位置。浙江商源集團的董事長朱躍明就認為,一個產業的成熟標志,并不是上游的大型生產企業的出現,而是大的商業型企業的出現,以及由此決定的、分工明確的商業環境的出現。
在朱躍明看來,大商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大商出現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它們的與時俱進,已經不僅僅體現在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鋪墊了酒類行業不斷走向理性、與市場共舞的基石。
試想一下,如果酒類經銷商不思品牌化、專業化發展,處于低層次發展階段,僅僅依靠人脈關系都能做酒賺錢,一個行業怎么可能實現良性發展呢?
行業調整期的當下,目前只有少數經銷商成為大商。這也不難理解,從各個行業來看,拋開一切外在的條件,對自身有著強烈發展渴望的經銷商都更容易成為大商。
比如說,有些經銷商自進入行業開始,就沒有把自己的生存模式,永遠定位在“中間狀態”。待到在行業內成功發展多年,不但熟悉流通、生產、發展趨勢,同時也有經營策略、良好人脈和強大銷售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去探索一下上游領域的高額利潤,進一步把自己的市場從區域擴展到全國,都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大商也意味著更強、更好的發展。無論是在“黃金十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是在調整壓力倒逼企業變革的當下,酒類大商進攻市場、抵御風險的能力,都遠比一般的經銷商強很多,這也有利于企業長遠的發展。
國內酒水大商廣東粵強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富強對此顯然就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白酒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品牌之戰針鋒相對,生產廠家都在不斷加強品牌對通路的作用力。反過來說,經銷商也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渠道領域的品牌型企業。好的品牌產品讓優秀的經銷商去運營,是一種品牌效應相疊加的強勢組合,是整合廠商優勢資源、實現利益雙贏的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基礎條件。
反觀粵強的發展歷程,粵強為了抓住消費群體,打造自身的商貿品牌。先是以“誠信”兩字為奠基石,這為粵強快速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之后,拓寬渠道,粵強品牌隨之深入人心。而接下來,粵強還是堅定地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商。
是怎么成就了“大商”?
何為大商?一是實力大、規模大、品牌強,二是思維超前、勇于創新。綜合來看,各個大商在成長發育前,都經歷了長期沉淀。繼而,他們再以不同的創新和超前的商業模式,開始在酒類市場中縱橫捭闔,續寫自己的大商傳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