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1919酒類直供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8月,1919股票正式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10月21日,1919酒類直供的特許經營合作新簽門店突破100家;“雙十一”與酒仙網的暗戰,也讓這家電商平臺后來居上,而與中酒網的深度結盟,使其“線上線下”的融合更加順暢。
12月15日,1919又發布股權融資公告,這是繼11月,該公司以44.528元/股的價格成功發行35萬股后的再次融資,連續性的融資表明1919已邁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2006年,第一家1919酒類專業連鎖超市才開業,而其董事長楊陵江的改變也僅僅是從2005年開始。這一年,他決定自己做終端,以贏得更多的自主權和利潤空間。
有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觀點認為,傳統酒類連鎖最大的擴張障礙就是以人脈為主盈利的商業模式,而1919打破傳統模式,構建了業內首家酒類供應鏈平臺,未來1919的盈利核心是基于供應鏈數據服務、供應鏈服務、廠商結盟服務。
楊陵江也坦言,1919的模式“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是羊毛出在狗身上。”1919搶的是百度、分眾傳媒的推廣業務,搶的是順豐、宅急送的倉儲配送業務,搶的是一二級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現在看來,1919的這種銷售模式已經在行業調整期下發揮了自身的代謝作用,在傳統渠道“推力”銷售受阻的環境下,1919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拉力”銷售模式,足以保證其門店獲取合理的利潤空間。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酒類經銷商將面臨來自扁平化以及新渠道的競爭,和君咨詢集團副總裁林楓曾有這樣一種設想,在未來的中國酒水版圖中,中國版的“帝亞吉歐”不會是茅臺、五糧液這樣的大企業,而銀基、商源或者華澤、寶真這樣的超級大商卻“有很大的希望”。
然而,伴隨著此輪調整,我們發現這些超級大商們依舊存在著短板和缺陷,對傳統模式的過度依賴和規模效應使其難以短時間內從互聯網轉型中獲益。
那么,對1919來說,借勢互聯網力量,能否有機會成為帝亞吉歐、保樂力加那樣的“酒業大佬”?誠然,現在看來,1919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無論是帝亞吉歐還是保樂力加,這些國際知名的酒水運營商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他們也是通過鎖定意見領袖,實行分級管理模式,并依仗強大的資金能力、卓越的產品品質和完善的后臺服務體系才達到今天的規模。
不過,黑馬企業都是在轉折期出現的。小米手機的成功,就在于其極致性地運用了互聯網思維,準確地說是互聯網背景下的用戶思維和產品思維,本質上是傳統商業做到極致。
那么,植根于傳統酒水領域的1919能否將自己的商業模式進行極致化擴散,成就自己酒業大佬的江湖地位呢?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