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2012年視為一個拐點,酒行業在低迷、調整的狀態下已經走過了兩年多,面對多變而復雜的市場形勢,眾多酒類企業紛紛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力圖將行業調整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并盡快找到今后發展的方向與動力。于是上至企業的頂層建筑,下至市場營銷細節,混改、降價、定制、小酒等,一幕幕精彩好戲接連上演。
相比于生產企業的頻繁動作,酒類經銷商們的表現卻相對沉寂,或者說在酒業調整的過程中,經銷商到目前仍比較被動。這種被動既包括酒商對市場變化形勢的應對不足,也包括跟不上廠家調整的思路和節奏,被動跟隨,反而加劇了酒商企業的負擔。
3月中旬,五糧液和茅臺分別召開市場營銷方面的專題會議,兩大名酒企業不約而同地要求經銷商加快轉型,強化市場運作能力,配合廠方推動新品。五糧液、茅臺的舉措與走勢,往往被視為行業發展風向標,而此次對經銷商的“鞭策”,或可解讀為酒業未來趨勢之一:經銷商應在酒業調整當中發揮更大作用,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
經銷商是酒業調整
的“最后一公里”?
五糧液和茅臺的市場工作會議,選在了一個頗為微妙的時間點上。自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以來,剛剛過去的這個旺季終于出現了一些市場向好跡象,五糧液、茅臺等名酒的市場銷售形勢良好,庫存得到極大緩解,甚至有些經銷商后悔備貨太少。這些現象意味著白酒形勢就此回暖,還是一個階段性反復?這需要進一步的市場檢驗來回答,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酒業調整尚未到位。盡管前期調整在產業內部收到了顯著效果和廣泛影響,但尚不足以改變消費者對白酒的傳統認知,我們預期中的白酒消費理念、白酒消費方式還未普及。在這個旺季之后,白酒行業既需要鞏固前期調整成效,更要將產業鏈上游的調整向市場下游傳導,把白酒調整真正落實到市場上,落實到消費者的身邊。
于是,經銷商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這或將是酒業調整跑贏“最后一公里”的關鍵。
在五糧液低度系列酒重點市場營銷工作會議上,五糧液集團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劉中國表示,公司將堅持廠商共建共贏的發展模式,彼此以更新的思維,更開放的胸懷,更務實的態度,積極轉型升級,互幫互促,“讓我們獲得更大的進步,收獲更大的利潤,合作長長久久。”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忠玉則明確提出,經銷商不能停留在批發、大流通的原始階段中,要“變坐商為行商”。
事實上,針對經銷商轉型升級,以及經銷商與酒企營銷團隊之間協同作戰能力的培養,五糧液已經獲益良多。據朱忠玉介紹,低度五糧液上市18個月實現了18億的銷售,全國基礎網絡布局已經完成,擁有104個運營商。其中,華北、華東兩大優勢區域占到銷售總量的近80%,西南、東北基礎良好。這固然是五糧液內部改革,市場營銷團隊更具“戰斗力”的結果,也與當地經銷商的成長有很大關系。
唐山市和源祥泰酒業有限公司以近1.5億元銷售額,拿下了低度五糧液的全國銷售冠軍,公司董事長鄢奎平表示,低度酒新品的成功是危機帶來的機會,新品39度五糧液自2013年11月在唐山上市以來,適逢白酒行業深度調整階段,在行業和市場面臨危機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鄢奎平說,立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足于五糧液的轉型發展戰略,和緣祥泰公司緊緊抓住市場升級和自我提升的機遇,積極開拓低度五糧液在市場新常態下的良好局面。首先,和緣祥泰公司整合了原有五糧液運營商家,對渠道進行分級管理,既解決了原商家的資金壓力,同時保證了原有五糧液的市場份額。
之后,和緣祥泰通過兩種形式對低度五糧液新品進行推廣,一是品牌訴求推廣,二是通過廣泛的跨界聯合開展圈層營銷推廣。針對消費者的促銷活動,則更多體現了和緣祥泰的服務思維,在元旦、春節期間的“相約美酒過大年”活動中,消費者憑兩個新品低度五糧液的外箱即可兌換1瓶品鑒酒,消費者既有面子又得到了實惠。該活動直接拉動銷售2萬多箱,截止到2月底已回收外箱皮7000余個,這也有效抵御了外埠低價竄貨并減少了回收包裝造假的可能。
鄢奎平表示,在過去一年里,和緣祥泰公司立足五糧液“1+5+N”品牌戰略,以新品39度五糧液、五糧特曲(頭曲)、六和液和綿柔尖莊等核心產品重點布局,全面覆蓋高、中、低價位段并以新低五為核心打造五系市場氛圍。接下來,和緣祥泰公司將本著產品區域化、運作市場化、廠商雙贏化的營銷理念,以消費者和市場為導向,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強有力的五糧液專銷公司,持續鞏固低度五糧液在當地市場的地位和份額。
在這個實踐案例中,酒企調整舉措在經銷商層面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執行,從而得到市場豐厚回報。這有力證明了經銷商在酒業調整當中的重要性,他們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再到執行者,隨著角色轉換,酒業調整在“最后一公里”的沖刺穩健而有力。
酒業調整應發揮
經銷商的主動性
經銷商在酒行業產業鏈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個問題其實經過長期討論,答案也是各種各樣,如面向市場的產品價值傳播者,市場服務的執行者等等。而在酒業調整的“新常態”下,經銷商還要發揮進一步的主動性,成為變革創新的推動者。既然這一輪的酒業調整是以市場為導向,由市場倒逼企業變革,按照這種思路,最接近市場和消費者的經銷商群體,理應成為酒業調整與創新的上游源頭。
在某種程度上,當前經銷商對酒企所抱的期望,正是調整與發展的具體方向。有的經銷商很痛快地向酒企承諾,現階段可以一兩年不賺錢,但長遠利益要有保障,把市場運作成熟之后,可以長期受益。經銷商的這種訴求,其本質是期望行業發展著眼未來,遵循社會與市場規律,同時也希望企業制定市場規劃要科學,充分考慮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贏共進,勇于面對市場,及時解決遺留問題。
經銷商還應該向產業上游更多傳遞市場營銷與社會消費的趨勢,促進酒業變革從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著手,以尊重消費者為先決條件,而不是偏離市場、閉門造車。只有充分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才能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穩定的市場競爭秩序,以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贏得消費者,而不是依賴于惡性競爭。
在廠商關系重建的過程中,經銷商要積極爭取話語權,與廠方形成緊密有效的合作體系,各自分工明確,職責清晰,以取代過往各管一段,銜接不暢的碎片化體系。我們所期待的廠商合作關系,其本質上是講誠信,講信用,尊重合同,尊重規則,相互支持的一整套既定流程,以及對流程不斷優化的機制。這種流程、機制的建立,需要經銷商發揮更大主動性和參與性。
經過兩年多時間,酒業調整由醞釀到實施,由局部到全面,接下來將進入至關重要的市場落實階段,經銷商群體將承載更大的行業使命,這其中也蘊含著脫穎而出的發展機遇。
經銷商將迎來“超車”機遇
此前一段時間內,某些知名經銷商陷入困頓局面的信息不斷傳出,先是銀基集團陷入業績低谷,隨后北京海福鑫的倒閉傳聞被炒得沸沸揚揚。一些知名經銷商企業正在經歷市場調整的陣痛,這確是不爭事實,正如酒行業目前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我們無需回避。但如果就此對行業形勢的基本面做出消極判斷,則未免草率,至少也有“以偏概全”之嫌。
在酒類流通領域,同期的熱點事件還有浙江商源集團二十周年慶典。通過對二十年發展歷程的梳理與盤點,“大商”商源正走向創新發展的新高度。而作為酒商新生勢力的代表,1919酒類直供同樣保持著強勁有力的發展勢頭,其在今年已開始大規模布局全國市場,規劃開設門店數百家。在既有的模式領先、標準化運作等優勢基礎上,1919的規模效應將逐漸顯現,新的“大商”正在崛起當中。不僅是大商的經營狀況存在較大差別,在區域市場上,經銷商企業的表現也大相徑庭,一如酒類生產企業的分化表現,而即便是在相似的走勢曲線下,不同企業的今后走向也有可能截然相反。
能夠扛住考驗的經銷商企業,多是應變得法、主動調整者,商源和1919無不如此。在行業調整背景下,以創新為評判標準的行業洗牌已從生產企業延伸到經銷商企業當中,能夠在酒業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的經銷商,更有可能成為“彎道超車”的贏家。
(您對本文有何看法,可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