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襲卷全球,實體經濟深受其害,作為民族傳統產業的白酒雖然外向度不高,也難免遭受池魚之殃。從當前看,特別是全國性品牌高端白酒市場縮水較大。而在區域市場中,作為性價比與品牌熟知度均居優勢的區域性品牌和中低端白酒無疑正贏來發展良機。區域性白酒品牌如何搶抓機遇破冰前進?筆者以為,練好內功增強軟實力才是發展硬道理。
金融危機形勢下白酒消費價位趨于中低,食品安全、健康消費理念下,理性消費越來越成為購買新主張。對于區域強勢品牌而言,適中的價格、品牌的熟知度與可信度是先天的競爭優勢。
而此優勢從何而來?營銷成本的相對較低,產品品質的絕對可靠,品牌無形價值的保證是主要內因。而這些都有賴于練好企業內功。當這種內功轉化為企業與品牌的軟實力,必將對企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那么,如何練好內功形成雄厚的軟實力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質量為基,品牌為梯,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文化為魂。
首先,我們要給消費者一個充分的消費理由,而這個理由的最關鍵部分就是產品的質量。質量是判定任何一件商品是否合格的基礎,是消費者選購商品的主導因素。
其次,再說品牌,不可否認當今是品牌制勝的時代,金融危機形勢下,全國性品牌高端產品因其超高的附加值導致營銷下滑,但并不意味著品牌消費時代的終結,相反,品牌與質量互為載體,理性消費更易使當前市場向品牌化集中,只是這種集中進一步轉向區域優勢品牌,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努力打造區域強勢品牌,無疑如同建造樓梯一樣重要,讓消費者更自覺地走入基礎扎實的空間并借梯上樓,順理成章地鋪就了企業的生財之道。
再次,說說文化,企業界有種說法,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文化。筆者深以為是。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思想決定有什么樣的行動,一個企業有什么樣的主張,就有與之一脈相承的發展。這個主張就是文化理念的集中體現。所以,文化是成就與發展企業的靈魂。我們重質量、做品牌,最終依靠的還是企業的共同價值觀,這就是企業文化。
舉個例子:在全國白酒行業,古貝春是從地方品牌、區域名牌一路走來,并開始向全國性品牌邁進的品牌之一。這個品牌所走過的正是從質量到品牌,從品牌到文化的發展之路。半個世紀以來,古貝春酒先是從省內質量第一上升到全國質量摘金,從而夯實了發展基礎。接著從山東名牌到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實現了品牌價值升級的華麗轉身。而這其間無不因古貝春人“質量第一,管理為本,思想先行,效益至上”的企業宗旨等共同理念所成就,并不斷形成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
金融危機之下,區域強勢白酒品牌要想有大作為,就更應在放平心態,增強信心的前提下,練好內功、夯實基礎,通過培訓員工、革新工藝、嚴把質量、調優結構、降低費用與營銷成本等方式,加大品牌的培育力度,提升品牌的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可以把企業與品牌的諸多軟實力,真正轉化為企業與品牌發展的強勢基因,并最終以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體現出來。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