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釀酒產業發展的歷史一再證明,白酒產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無可復制的釀造歷史和釀造工藝。
歷史決定白酒文化底蘊,工藝決定白酒的產品質量。二者合在一起共同決定一個白酒品牌的名酒地位。孔府家酒無疑是國內白酒行業為數不多的幾個同時具備厚重釀造歷史和釀造工藝的名酒品牌之一。
孔府家酒傳承了孔府自家私釀酒坊傳統釀酒技藝,歷經兩千余年歲月歷練,從未間斷。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孔府家酒長期作為宮廷御酒和國家各項禮儀大典用酒,一直被達官貴人視為十分高貴的府藏酒品。直到現在,孔府家府藏酒仍然是全球祭孔大典的唯一指定用酒,備受海內外華人的青睞。可以說,孔府家酒厚重的釀造歷史奠定了其名酒根基。
在《詩經·魯宋》中有“魯侯戾止,在泮飲酒,即飲旨酒,永錫難老”的詩句,這說明在春秋時期,孔府自家私釀酒坊的釀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而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孔府家酒的獨有質量與曲阜當地的獨特釀造環境密不可分。曲阜屬于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適中,氣候宜人,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適合各種釀酒微生物和諧共生和優質釀酒糧食的生長發育。在長期的釀酒過程中,各種釀酒元素和諧共生,形成了一個穿越時空、世代傳承的釀酒生態環境。
正是在這樣的釀酒生態環境作用下,孔府家酒才在今天形成了一系列深入消費者內心深處的名酒印象。
名酒印象之一:創新39度,演繹和諧人生。
白酒的度數一直是鑒別白酒內在質量的重要參數,比如衡水老白干的67度,茅臺的53度,五糧液的52度,就一直作為高度白酒的經典度數而被消費者喜愛。
但是,由于白酒勾調技術本身的特殊性又使得“降度”一直是白酒行業久攻不下的難題。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孔府家人在繼承傳統釀造技藝的基礎上,研制出39度孔府家酒,一舉攻克了這一難關。
39度孔府家酒以“柔順、甘美、低而不淡、香而不艷”的和諧口感引領了低度白酒的消費革命。她不僅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而且得到了眾多白酒專家的高度認可。
1988年,39度孔府家酒榮獲國家優質糧食酒稱號,它以自身非凡的創新能力演繹了低度中國名酒的華章。
名酒印象之二:叫人想家,品味心靈雞湯。
白酒之所以能夠傳承千年,與它所蘊含的獨特文化感悟息息相關,而品牌訴求無疑是這種文化感悟的最直接體現。
在中國白酒界曾經有很多品牌的訴求盛極一時,但是,真正能夠讓人久久無法釋懷的卻是少之又少。
在這其中,酒鬼酒的“一醉三千年”出奇制勝印象深刻;“水井坊”的“中國白酒第一坊”掀開了白酒產業訴求厚重歷史的文化大幕;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而“孔府家酒”的“叫人想家”則被燉成一碗“心靈雞湯”,在改革開放之后重新喚起了中國人對“家”的思考和渴望。
名酒印象之三:出口海外,抒發民族情懷。 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以及釀酒技術的不同,國際市場上對白酒的認可度一直不高,甚至產生抵觸心理,但是進入國際市場一直是白酒人的夢想和追求。
在這種情況下,孔府家酒以海外華人、華僑為突破點,通過對儒家文化的情感傳播在海外市場收獲頗豐。
現在,孔府家酒一直保持著巨大的出口量,在海外市場,孔府家與茅臺、五糧液一直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三大白酒品牌。
名酒印象之四:經典大陶,凝聚千年歷史。 在白酒的消費文化中,白酒的容器、包裝一直是其重要的組成元素。尤其是一個白酒產品成為名酒的時候,它的包裝物料顯得更加重要,人們在端詳精彩絕倫的酒瓶時,仿佛已經品嘗到隱藏在它里面的千年美酒的芬芳。
在白酒行業,“茅臺”的白瓷瓶,“五糧液”的水晶瓶,洋河的藍色特征都因多年沿襲而成經典。
同樣,對于很多愛酒人士來說,一提到陶瓶包裝,他們就會想到“孔府家”這樣經典大陶。這說明“孔府家”的陶瓷瓶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名酒品相。
孔府家的名酒烙印還有很多,比如孔府家的“三正三香”,在白酒行業最早把白酒的品鑒方法從專家層面延伸到消費者層面,這讓很多消費者通過品嘗孔府家酒提升了白酒鑒賞水平。
比如孔府家的儒雅香型創新,并將儒雅香孔府家酒作為全球祭孔大典唯一用酒,在白酒行業最為完整的將白酒品質與儒家文化結合起來……
正是在這些彌足珍貴的名酒烙印,給了“孔府家”人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又使得孔府家酒得以穿越千年時空,將名酒的迷人芬芳灑向人間。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