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青島啤酒(0168)卻逆勢上升,主營業務收入達89.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1%;實現凈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67.9%,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對此,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認為與公司一直推進的品牌戰略不無關系。在此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品牌節”上,金志國表示,“金融危機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告訴國人品牌的價值。如果通過此次危機使大家能認識到無形資產大于有形資產,認識到品牌對中國自主發展的力量,這將會是我們最大的收獲。”
金志國稱,一直以來,品牌都是中國企業競爭力的軟肋,只不過是本次金融危機將它放大了。一個企業的品牌、渠道、人才等無形資產,才是最寶貴、最需要珍視的東西。“多年來,我們投入那么多的勞動力和資源,但獲得的財富分配是寥寥無幾的。原因很簡單,我們的企業處于全球價值鏈的最低端,而更多的價值被擁有技術和品牌的企業奪去了。要改變,就必須堅定不移地發展自主品牌,不然永遠沒有話語權。”他表示,中國企業在還是小草時就要做品牌,“模仿別人,永遠成為不了別人,也永遠找不到你自己”。
深化組織 集成價值鏈
金志國認為,在全球經濟步入冬天的時候,青島啤酒這個歷經百年沉淀的品牌無疑具備更強的抗沖擊能力,而公司的中期業績亦彰顯出這一點。青啤上半年累計完成啤酒銷量302萬千升,同比增長12.6%。同時,公司產品結構繼續優化,青島啤酒銷量144萬千升,同比增長29.5%;高端的小瓶青島啤酒和純生啤酒等銷量明顯提升,小瓶青島啤酒同比增長40%以上,純生啤酒同比增長近20%,進一步帶動產品均價上漲。
“穩中求快”提升競爭力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青島啤酒就實施一系列舉措,包括深化組織變革,集成價值鏈;探索新融資方式,低成本融資15億元等。2008年11月,青啤參股煙臺啤酒,鞏固山東市場;今年上半年,在很多企業選擇收縮的時候,青啤并購趵突泉啤酒,保證公司未來在濟南地區的銷售增長。
“從一季度和2008年的財務數據和市場數據,可以看出青啤運營之快;從操作煙臺和濟南的項目,可以看出我們的戰略之穩。”金志國告訴記者,這種“穩中求快”的戰術背后是青啤系統競爭力的提升。而從資本力的擴張到品牌的擴張到如今系統力的擴張,青啤的發展已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金志國認為,系統力的提升與錘煉正在形成青島啤酒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青島啤酒在危機下能夠逆勢上揚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