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河池60后的黃宏慧可謂一位酒界奇人,科班出身的他,從葡萄酒廠基層技術崗位做起,到技術負責人、廣西都安宏慧黃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他成功打造了“桂派黃酒典范”。
提到黃酒,在人們的腦海里往往會閃現出“紹興”兩字。而近年來,在大西南的廣西,“宏慧”牌黃酒日漸得到消費者的高度青睞,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為企業創始人黃宏慧豐富扎實的專業學識、誠信創新的經營理念和勇于擔當、弘揚桂派黃酒歷史文化的使命感。
值得一提的是,黃宏慧不但是一位優秀的釀酒師、葡萄酒和黃酒“雙料國家級評委”,還是一位頗有造詣的文藝青年,熱心于文學創作事業,作品頗豐,被譽為集專家、作家和企業家于一身的“三棲明星”。
釀造美酒之余不忘筆耕
“現代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品牌的競爭,而品牌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哪里呢?我認為首要體現在質量上,因為產品的質量構成了品牌重要的基礎內涵。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原料、管理、工藝、技術等,每一個因素、環節都很重要。對于釀酒企業來說,我認為必須堅持質量至上、專業保障和責任擔當,這也是釀制優質、放心酒品,打造一流酒業品牌的重要法寶。”日前,在南方六省市區酒業協會及骨干企業聯席會議上,黃宏慧深有感觸地說。
出生于1968年的黃宏慧,在廣西乃至全國釀酒界,也算得上一位酒界奇人,頭頂一系列專業光環,在葡萄酒和黃酒業都有著不凡的成就。1989年,黃宏慧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首屆自考班,取得了大學本科學歷,開始了酒業基層生產、技術管理工作。
踏上工作崗位的黃宏慧,工作認真、勇于鉆研,在成長的陽光大道上,專業技術成果令人羨慕,先后獲得高級工程師、葡萄酒國家一級品酒師、果露酒國家一級品酒師、果露酒國家級評酒委員等重量級職級,前幾年,又以優異成就獲得國家級黃酒評酒委員,成為國內釀酒行業引人注目的國家級葡果酒和黃酒“雙料評委”的中青年專家。
“產品質量永遠是企業的第一要務,食品安全責任大于天。”二十多年來,黃宏慧無論在技術、生產、管理還是銷售崗位上,始終強調上述原則并身體力行,起著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在他看來,食品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直接關乎到廣大消費者的健康,所以產品的質量安全指標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實現每批次產品的優質,真正保障讓消費者安全、放心消費。
而要確保產品的質量安全高水平,技術專業和管控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黃宏慧較早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QS)國家注冊審查員和食品安全體系(ISO22000)國家注冊審核員,為貫徹國家食品安全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十多年來,從一名技術員到老板,對黃宏慧來說,崗位和身份發生了變化,但他堅持“質量第一,確保為消費者生產優質放心酒品”的信念始終沒有變。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黃宏慧除了在專業技術領域內不斷學習、提升,收獲一系列卓著成果和諸多殊榮外,在文學創作上,也被譽為一顆“新星”。他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酒類科技論文四十多篇,在文學創作道路上和社會兼職事業中,也非常出彩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他還熱心本地文藝創作事業,出資贊助“都安文學獎”、“宏慧黃酒杯”第六屆壯族文學獎等文學活動,不少熟知他的人,都形象地稱他為集專家、作家和企業家于一身的“三棲明星”。
扛起振興廣西黃酒的大旗
黃宏慧從學校走上社會最早的工作單位是廣西都安野生葡萄酒廠,多年前該廠就出品過頗有名氣的山野葡萄酒,以質量優、口味好而風靡市場數年,但之后卻銷聲匿跡了。
對于當年的都安山野葡萄酒的退出,時任企業生產技術負責人的黃宏慧不無遺憾,認為企業當時限于原材料產量跟不上、酒的量產不足、加之當年國企體制背景及面臨經營不善的困局,最后只好退出市場。
“寧愿退出市場,也不能以次充好,產品必須對消費者高度負責,釀酒企業必須保障產品的食品質量安全,為市場提供優質、放心的酒品,這是釀酒人的良心,也是企業誠信經營的原則。”這彰顯了一個釀酒人對消費者的高度責任感。
這個時候,黃宏慧想到了做黃酒。在外人看來,由做葡萄酒到做黃酒,是不小的跨越,他怎么產生這樣的想法?做黃酒靠譜嗎?“在我決定改做黃酒的時候,確實有不少人不理解,甚至有些人非常反對。當然,這些人都是好意,擔心我一下子改做黃酒跨度太大,增加風險,不如輕輕松松做點葡萄酒的老本行——技術工作。”黃宏慧說道。
對于自己的二次創業,黃宏慧并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細心考察而定的。
從工藝技術上看,食品釀造專業科班出身的他,對葡萄酒、果露酒、黃酒等酒種的釀造技術、生產工藝、設備使用等方面的把握是自信的,因此,改做黃酒不存在技術工藝上的風險。當然,他也深知,由多年從事葡萄酒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一下子改做黃酒,需要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如需要增加一些黃酒生產的實際經驗,積極考察、學習和吸收全國黃酒同行典型代表企業的先進工藝,并有機結合廣西本地的一些情況特點,積極創新,實現桂派黃酒的升級發展。
“廣西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其中,釀制重陽酒(黃酒)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但由于種種原因,時至今日,廣西黃酒業的發展沒有達到應有的地位和水平。作為廣西釀酒業專業技術戰線上的一名老兵,我深感有責任在弘揚桂派黃酒歷史文化、重振廣西黃酒事業中有所作為。”從黃宏慧的這番言語中,可以發現他改做黃酒,并將其作為一項事業來做,充滿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據悉,黃宏慧十年前醞釀改做黃酒時,出發點很有趣,據他考察,國內流行喝黃酒的地區,所出的文化名人、偉人要多過流行喝白酒的地區,這是不是與酒文化的潤澤有關?他在《侃侃黃酒》的文章里寫道:生活中,不同國度、不同民族和不同階層以及不同格調的人,對酒的欣賞和飲用,可以真實地傳遞出人們生存狀態的信息,看出人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為什么浙江人那么聰明?文豪有魯迅、茅盾、巴金;科學家有蘇步青、錢三強、錢學森、竺可楨。是不是黃酒激發著他們的靈性,活躍著他們的思維,調動著他們的情感?
“看來黃宏慧做黃酒的初衷,也確實是很認真的文化情懷。在一個并不流行黃酒的地區做黃酒,并且立志打造‘桂派黃酒’,這個起點就已經頗令人佩服。”著名作家楚人對宏慧黃酒扛起振興廣西黃酒的大旗如此評價道。
2007年酒廠破土動工至今,十年間,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瞬間,卻是都安宏慧黃酒公司一步一個腳印、發展成長的見證。2016年7月,南方六省市區酒類質量檢評大會上,宏慧牌黃酒榮獲金質獎。宏慧黃酒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企業嚴格貫徹“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宗旨,“如今我們的窖藏容量可達500噸,年出產量300噸。有人找到我,請求給我投資,要求我擴大生產,我不愿意。別人做企業追求做大做強,我只要做好。做好了,自然就會強大,中國那么多的百年老店,都是靠質量和名聲打造出來的。”黃宏慧說,他追求的是黃酒的文化,黃酒的境界,而不僅僅是財富。只要把事業做好了,財富自然會來。
據黃宏慧介紹,宏慧黃酒在充分吸收傳統紹興黃酒和丹陽封缸酒釀造技藝精髓的基礎上,結合廣西都安特有的地理、歷史狀況,大膽創新而成。“宏慧黃酒可謂采眾家之長,其釀造工藝以‘古遺六法’為依據,在都安本地‘重陽酒’的基礎上研制而成,吸收了紹興黃酒和江蘇丹陽封缸酒工藝的所有優點。釀酒之難,首在制曲,俗話說‘曲是酒之骨’,每一種名酒,必有它獨特的制曲秘方和工藝,黃宏慧經過無數次試驗,終于研制出了獨特的酒餅和麥曲,這才有了‘宏慧黃酒’,可謂獨此一家,一經推出,便贏得廣西文化界人士等中高端消費群體的青睞。自此,宏慧黃酒扛起了振興‘桂派黃酒’的大旗。”一位熟知宏慧黃酒發展的業內專家贊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