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的長相與性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華夏酒報》記者第一次見到山東密州春酒業和劉羅鍋酒業董事長董長安的時候,他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溫和、善良,始終掛滿微笑的臉上寫滿了誠實和厚道。在整個采訪過程中,董長安都不善言辭,但是,透過與《華夏酒報》記者的交往,發現他的內心深處有著另外一種風格:對事物的爛熟于心,對形勢的準確預判,對發展的清晰思路,對未來的熱忱期盼。
從源頭到終端的誠信
董長安認為,每個企業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特點和優勢,特別是魯酒企業,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長處。魯酒總體來說,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釀酒工藝千錘百煉,有著得天獨厚的釀酒優勢。但是,魯酒的發展卻是道路坎坷,一波三折。
魯酒曾經走過一段彎路,經過多年的臥薪嘗膽和苦練內功之后,迎來了大發展的黃金十年。可是,正當魯酒企業躊躇滿志、謀求更大發展的時候,2013年又迎來了政策調整期。魯酒企業受以往慣性思維和發展模式的影響,一時間難于適應,陷入被動。隨著政策性抑制對白酒行業景氣度的影響逐步凸顯,大多數魯酒企業紛紛調整戰略來體現主流價值觀,更改戰術適應市場需求,并重新回到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打牢基礎、發揮優勢、百折不回。
“在近幾年的困難環境下,密州酒業和劉羅鍋酒業始終堅持打牢基礎、發揮優勢的發展戰略,不管外部環境多么惡劣,我們自始至終認準一個理兒,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做好酒的基本原則,按照做酒的自然章法和基本規律做事,我們也不盲目擴展,堅持在釀酒基礎上下功夫,堅持在質量管理上做文章。”董長安說。
近年來,密州酒業除了打牢基礎,實行苛刻的質量管理外,還把握住了環保、健康、綠色、生態這一理念。
諸城有一條河叫濰河,濰河被諸城人民稱為“母親河”。諸城市近年來以鐵的手腕,切斷濰河兩岸污染源頭,大搞綠化美化,保持了濰河水質優良。濰河流域土質好,濰河水系灌溉條件方便,加之諸城千百年來一直是產糧大市,為釀造密州美酒提供了上好的原料和條件。
除此之外,密州酒業還有一個遠離市區的奶兒山洞藏酒基地。這里植被豐富,四季分明。自然形成的山洞內恒溫、恒濕,是儲存原酒的絕佳洞穴。公司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天賜的良好生態條件,完成占地40畝的固體酒釀造車間,擴大原漿酒的儲備,推廣洞藏定制酒,如生日封壇酒、結婚封壇酒、古稀大壽封壇酒等,讓消費者親自感受定制的每個環節,使我們的洞藏酒更具有典型特色和良好品質。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給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密州酒業實行產品差異化戰略,豐富產品層次,著力打造特色產品。在做好原有密州春產品的同時,著力打造洞藏酒這一品牌,使洞藏酒形成系列,成為主打品牌,同時拓展清悅系列清香型酒、劉羅鍋酒等,進一步豐富產品層次,進行橫向擴展,進一步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董長安說:“還是那句老話: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這個道理永不過時。任何企業只要把握住質量的生命線,走好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文化貫穿生產和銷售
“文化是酒的靈魂和載體。沒有文化,酒就失去了靈氣,就沒有了思想,也就不能為消費者提供精神的愉悅和享受。尤其是白酒,文化貫穿于生產和銷售的整個過程。”董長安說,“喝酒要有一個理由,喜事喝、悲事喝、高興喝、苦悶喝,這個理由其實就是文化。”
就魯酒而言,我們不缺文化:魯酒有家文化、喜文化、緣文化、情文化、歷史文化等等。黃金十年期間,魯酒乃至全國白酒都非常重視文化的挖掘和運用,酒文化成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包括促進銷售的催化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自2013年以來,這種文化的氛圍似乎愈來愈淡。但是,密州酒業和劉羅鍋酒業始終把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的主要工作來做,一刻也沒有放松過。
密州酒業所處的諸城,人杰地靈,才子佳人,層出不盡。上古明君虞舜、孔子的弟子公冶長、《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金石學家趙明誠、清朝宰相劉墉等盡出自諸城。上古到現代的人文文化,融進了密州春酒文化之中,形成了密州春“愛心、孝心、誠信”為核心的酒文化內涵,并形成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這四德為一體的企業文化。
與密州春酒文化遙相呼應的是劉羅鍋酒文化。劉羅鍋酒文化以清朝宰相劉墉為化身,以“剛正不阿、正義天下”為文化訴求。劉羅鍋的正義文化將酒從行業定義中升華,上升到中國傳統文化領域,構筑了劉羅鍋酒業的無形資產。
據董長安介紹,為了將密州春的“孝文化”和劉羅鍋的“正義天下”文化落到實處,企業在奶兒山大力建設生態文化洞藏糧食酒基地,打造文化園區,把文化和體驗作為創新點。在文化展現和體驗活動中,可以讓消費者現場體驗酒禮、酒俗、酒道等深度酒文化,將傳播和旅游、生活品質結合在一起。繼續推廣洞藏定制酒,如生日封壇酒、結婚封壇酒、古稀大壽封壇酒等,讓消費者親自感受定制的每個環節,抒發美好情感。現在已經形成了以劉羅鍋酒、密州洞藏酒為主導產業,以一山(奶兒山)、一泉(密州山泉)、一洞(密州春藏酒洞)、一園(超然醉香園)為實體,以“劉羅鍋·正義天下”為核心的“正義文化”、道德始祖舜帝的“孝文化”為靈魂的“密州春·劉羅鍋洞藏酒文化產業園。園區以文化為內涵,重點打造舜帝孝文化學習教育實踐廣場,展現孝文化的力量和現實意義,體現出公司的社會責任;打造包括密州酒業文化博物館、固體酒釀造車間、包裝車間、萬噸酒庫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州傳統釀造工藝實踐廣場。
“文化的發展和挖掘,有力促進了密州春和劉羅鍋品牌的提升。近年來,我們實施雙品牌運作模式,以‘密州春’和‘劉羅鍋’兩條腿走路,‘密州春’助力‘劉羅鍋’的成長發展,‘劉羅鍋’反哺‘密州春’跨越騰飛。特別是劉羅鍋,我們定位為全國市場品牌,以‘劉羅鍋·正義天下’為品牌訴求,以‘正義之道,德濟天下’為核心價值觀,以‘擁天然洞藏,聚文化深蘊,釀原生美酒’為品牌特色,發展勢頭良好,已銷往山東、北京、江蘇、安徽、河北等地,扭轉了單純依靠某個市場打天下的局面,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董長安說。
更新觀念更好適應形勢
在談到企業未來如何發展時董長安表示,要想企業得到穩定、健康的發展,關鍵是企業領導人要更新觀念,要積極適應新的形勢,跟上形式的發展,這樣才不至于被形勢所淘汰。
董長安說:“作為酒類企業,一方面要有所傳承,另一方面還要注重發展。”對密州酒業和劉羅鍋酒業來說,主要從三個方面突破:
一是廣泛采用新技術。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特別是大數據建設更是企業所亟需提升和更新的重要工作。這個大數據不僅僅來自行業和社會,還要來自企業的日積月累,把平時來自各個方面的數據進行分析比對,運用時方能水到渠成,應對自如,而這方面恰恰是企業的短板;
二是銷售渠道轉型升級。以前企業的銷售主要以傳統的經銷商模式進行,現在要對傳統渠道進行合理改造,啟用“互聯網+流通”模式,改變以往單渠道經營的方式,讓全渠道經營成為主流。構建大流通、大市場,進一步優化市場布局。現在劉羅鍋酒省外市場正在穩步推進中,將來的市場會是以省外市場為主的大流通市場,這樣對企業的省內市場也是一個積極的拉動;
三是提升流通供給水平,推動消費結構升級。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提升,老百姓的需求不僅是多樣化的,更是朝著高端化方向提升。因此,企業應該站在消費的高點和前沿,看看消費者究竟喜歡什么、需要什么,在此基礎上,千方百計滿足新型消費群體和大眾百姓的口味。我們的洞藏酒系列就是出于這種考慮而生產的,這也是我們提升供給水平、推動消費結構升級的一個積極主動的表現。
在談到魯酒整體應如何發展時,董長安說:“我們堅持和提倡走好自己的路,并不意味著要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恰恰相反,我認為魯酒在走好自己的路子的同時,要抱團發展,緊緊擰成一股繩。當下至少要有數家企業,能夠在魯酒概念高度認同的前提下抱團發展。數家企業共同崛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將會明顯增強,產品結構將更趨合理,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將明顯提高,形成一個具有一定品牌特點和市場優勢的品牌群,然后再拉動魯酒整體進步,那時,魯酒振興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