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北京中軸線上的鼓樓趙府街胡同,兩層樓的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館便映入眼簾。
“老酒不僅僅是商品,還帶有濃郁的文化屬性。讓中國人接觸老酒,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酒文化,是我傾注了半輩子心血的事業。”乾鼎老酒博物館館長羅強感慨地對《華夏酒報》記者說。
隨著羅強的解說,每一瓶老酒背后的故事開始了穿越時空的浮現:館內現有藏品5038個品種,其中不乏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酒廠幸存的孤品,這些藏品記錄了那些曾經真實的“存在”。
傾其所有籌建老酒博物館
如今的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館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游客前來參觀、了解、學習老酒的相關知識。談起博物館成立之初的困難與艱辛,羅強坦言:“我曾為了建立這個博物館放棄了太多。”
1992年,羅強繼承了父親的事業,進入老酒收藏領域。“中國白酒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很多東西沒有傳承下來,我父親酷愛收藏老酒,我也跟父親學老酒的鑒定知識,收藏了不少老酒,從那時候開始希望專業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羅強籌建老酒博物館源起于父親的一句話:“我父親對我說,你應該把丟失的老白酒品牌找回來!這句話烙在我的心里,使我意識到老白酒的重要性。當時我正奔波于全國各地做工程項目,也開始留意老酒市場,收藏了一些白酒。”
2011年初,已經收藏足夠老酒的羅強幾乎傾其所有著手籌備老酒博物館。收集老酒藏品、選址租賃場館、裝修裝飾等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資金捉襟見肘,羅強同父親商量后,賣掉了父親名下的兩套房子以及自己名下的兩家店鋪。
2011年11月9日,在北京中軸線上鐘鼓樓北側趙府街69號,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家綜合性老酒博物館,館內豐富的藏品分產地、時間順序陳列,從康熙、道光、光緒年間到民國時期的老酒,全部原封原蠟保存,再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90年代。其中酒廠已經不在、存世數量極少的珍品多達890種,展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白酒歷史和文化。2015年1月9日,北京乾鼎博物館第一家分館——煙袋斜街分館掛牌成立。
隨著在老酒收藏領域浸淫日久和對老酒知識鉆研的不斷深入,羅強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憑經驗、看包裝就能分辨出酒的真偽,他的鑒定證書在行業內認可度很高,這些年,經羅強鑒定的老酒超過5萬瓶。羅強把鑒定老酒、講課獲得的個人收入又不斷地投入到博物館中。
羅強性格豪爽,說起博物館的盈利模式,他告訴記者:“我的博物館是自己籌錢建立的,后來得到國家的認可,我很高興也很感激,所以我的博物館不收中國人門票,讓更多國人關注、了解老酒是我們需要做的事。”
羅強告訴記者:“每一種酒都代表了一個地區的產物,文化傳承需要載體,老酒就是很好的載體。許多酒廠雖然沒了,還有一些酒留了下來,讓我們的后人通過酒體、酒標、酒瓶了解當時的酒以及酒背后的故事,了解中國白酒的歷史,是我作為一個老酒收藏者的責任。”
羅強認為,中國酒的歷史很長,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曹操尤愛“對酒當歌”,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酷愛飲酒,李白、杜甫等著名文人墨客更是與酒結下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文作為歷史的見證?,F代的不少企業家、名人也都愛好老酒收藏。
鎮館之寶:康熙雙喜酒
“上世紀90年代初,得知我父親的一位朋友收藏了康熙19歲大婚時留下的一瓶酒,我就想買過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老酒的魅力。但是對于收藏者而言,這瓶酒太珍貴,我一直未能如愿。”羅強說。
1993年,羅強同父親用家中收藏的五件官窯瓷器以及5萬元現金換來了這瓶“康熙雙喜酒”——整個算下來價值接近115萬元人民幣。用羅強的話說:“追求這瓶‘康熙雙喜酒’近20年,終于如愿以償了。”
“老酒博物館開館時,父親的一位好友跟我說,若早知道我能通過辦博物館的方式把中國酒文化集合在一起,早就把那瓶老酒主動送來了。”羅強告訴記者:“后來有一個香港的收藏大家,出價兩千萬要把那瓶酒買走,但是我們沒有賣,主要是這瓶酒可以說是具有‘唯一性’,除了經濟價值以外,還有更加珍貴的歷史、文化和傳承價值,這些都不是可以單純地通過金錢衡量的。”
羅強認為,老酒是稀缺產物也是文化產物,其經濟價值、文化價值遠遠超過其他品類的收藏。羅強說:“現在房地產、珠寶、古玩都在貶值,只有老酒一直升值,這說明市場需要老酒。”
不可超越的中國老酒
“中國疆域遼闊、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的水、土都不同,每個地方的水釀造出不同的酒。所以,我國白酒的地域風格突出,這是別的國家沒有的。許多葡萄酒產地國家以品牌區分,我們中國的白酒可以地域、原料、香型等很多方面進行區分——這與我們的民族性有很大關系,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口感適合不同人群。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地方水土的變化、糧食的變化,一個產物只有別人超越你,才會被淘汰。比如俄羅斯的伏特加、日本的清酒都跟白酒相差甚遠,中國白酒這樣獨特的屬性是其他國家的酒類所不具備的。以前,我們每個鎮子都有自己的白酒,這遠比葡萄酒有優勢。”說起中國白酒,羅強眼里多了幾分驕傲和自豪。
2016年10月,羅強與貴州一家酒廠合作,以康熙喜酒的瓶型為模板,研發定制了“乾鼎老酒博物館紀念酒”,價格不高。他希望通過此舉讓年輕人和老酒愛好者感受到中國老酒——從遠遠的歷史中緩緩走來的“中華美”。
談及乾鼎老酒博物館,羅強笑談:“在歷史迭代的過程中有很多文化,也有很多時代,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恰好運氣很好,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國家也在推廣中國文化,給了很多優惠政策。”
如今,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館已度過最艱難的時期,慕名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也成為很多外國游客鐘情的景點之一。
不少大企業也看出了乾鼎老酒博物館的良好前景,希望出高價收購。對此,羅強坦言:“做一件事情注定要經歷很多風雨,但是我的博物館和展品都不會賣,能交上房租、給員工發出工資,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我們不想做純商業的東西,只想把老酒做成品牌,傳承下去。”
作為老酒收藏領域的名人,羅強也曾在收藏一線奔波過,飽嘗了收酒的艱辛與不易,他希望通過乾鼎老酒博物館,為老酒的收藏、售賣搭建一個良好、有序的交易平臺。“我深知一線收酒人員的不容易,只要酒是真的,在合理的價位內,我只做平臺搭建,不會從中過多盈利。”
多年“倒貼”老酒收藏事業,羅強坦言:“最要感謝的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