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事設計工作十余年,設計嗅覺敏感、準確;他創立萬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他視角獨特,設計語言豐富,設計出大量佳作,他就是山東濟南萬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焱,他向我們講述了他的設計故事。
師從名師,成績斐然
1997年,張焱考入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工業設計專業,在校期間,他學習刻苦,堅定走在設計求學之路上。
2006年~2009年期間,他在南京藝術學院讀研,師從國內最重要的工業設計大師之一的何曉佑院長。
從1997年算起至今,張焱從事設計這個行業已經20年了。在此期間,他先后擔任了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濟南工業設計學學會理事,并先后出版了《設計的故事》、《公共設施設計》、《工業原理設計》等多部專著及教材,并在包括國家級核心期刊在內的專業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取得國家專利8項。
此外,他還承擔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館迎賓機器人及紀念章、青島海灣大橋整體涂裝設計的主要設計工作。
其設計作品“便攜攝像機設計”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曲水臨淵——公共設施系統設計”榮獲山東省首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銅獎,四項作品同時入圍2016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
他曾和濟南趵突泉釀酒責任有限公司以及泰安寧陽復圣尊酒合作設計其酒瓶器型,并有多項作品在文化部、教育部、中國美協及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所舉辦的展賽中獲獎??芍^履歷豐富、成績斐然。
2010年,張焱創立了熔點設計工作室,而后發展成為萬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歷文創),毋庸置疑,在張焱的影響下,萬歷文創非常注重創新和創意。
張焱告訴《華夏酒報》記者:“萬歷文創是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首先,我們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對內強調以創新創意的方式管理員工、搭建平臺、塑造品牌;其次,萬歷文創是一家為需求企業營造具有獨特品牌特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相比于專注于品牌策劃、視覺設計、產品設計這個幾個領域的某個專一領域,萬歷文創則為企業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保證品牌面貌的完整性。同時,萬歷文創也特別注重文創產品的開發。山東是個文化大省,歷史悠久,人文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很多好的人文歷史資源并沒有很好地被開發,沒有很好的實現其經濟價值,萬歷文創正是致力于此。”
對于公司,張焱有說不完的話題,可見他對萬歷文創用心之極。
“要設計,先文藝”
“要設計,先文藝。”這是張焱常說的一句話。張焱其人也應和了文藝、不羈的特質,炯炯有神的雙眸、飄然不羈的長發、富有磁性的聲音,全身上下散發出濃厚的文藝氣息,讓人很容易與之相處。
張焱認為,一名設計師就需要具備這種藝術氣質,對文化本身有認同和歸屬,可以讓別人直接理解你的作品,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作品的本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要達到這一層次,廣泛的愛好和豐富的閱歷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在他看來,“文藝”這個詞,可以理解為文學與藝術。他認為,設計師的“文藝”不單單是指對于文學和藝術知識的儲備,更是指設計師自身的人文情懷與藝術修養。本質上設計師所從事的是一種引領性、情感化的創造工作。法國極簡主義設計師菲利普·斯塔特說過一句話:“設計師就應該閱讀除設計之外的所有東西。”通過閱讀,突破思維上的限制,在閱讀中完善實踐中沒有完善的部分。中國古代的文人大都有琴棋書畫的愛好。
“作為一名設計師,我想這些愛好不僅是‘風雅’,也一定有其傳承千年的價值。比如說,琴是什么?琴代表著音樂,音樂則是無國界的語言,通過不可視的節奏與旋律來傳遞真實的感情;棋又是什么?中國圍棋稱之為‘手談’,其實是邏輯思維的戰略對抗,他是一種近乎于哲學的智慧;同樣,‘書’則是指的書法藝術,是一個抽象的東西,是中國文人最傳統的‘構成’教育。繪畫則完全通過點線面以及色彩的力量,達到畫者與觀者之間的情感共鳴。我想,無論是音樂,還是美術,或是對弈與丹青,這些東西總歸與設計相同,都是在引發情感共鳴。”張焱這樣說道。
設計服務于“人”
美國的工業設計之父雷蒙德·羅維在被詢問哪條曲線最美時曾經說過:“最美的曲線是銷售上升的曲線。”“我可將這個概念替換成‘對企業銷售與發展有幫助的品牌設計是好設計’。”張焱說道。
在從事設計工作中,張焱不光對工業設計進行深入研究,還涉及很多品牌、平面設計。他認為,設計都是相通的,一個好的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而不是單獨的哪一個門類。“設計服務于市場”這個觀點不能算錯,但是還是有些不夠精準。設計不是服務于市場,而是服務于用戶、服務于消費者,服務于每一個完全不同的消費者。“市場是抽象概念,沒有情感,但是消費者很具體,他們有意識、有需求、有情感。比如在白酒行業,我們有茅臺,也有二鍋頭,兩個品牌定位不同,但他們發展的都很好,為什么呢?關鍵是產品差異化的定位和優異的品質。消費者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還是認同,我們能說它們在服務市場嗎?不對,它們在服務每一個具體的‘人’!”張焱這樣認為。
例如,在與濟南趵突泉釀酒責任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張焱負責其產品的酒瓶造形設計。濟南是“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考慮到這些文化和生態元素,其采用荷花、荷葉、藕、泉水這幾個自然界中的形象要素作為設計來源,通過將其形態的簡化與再造,形成極具象形意義的簡約形態,充分融合濟南的人文環境和獨特象征,取得了不一樣的市場反響。
又如,在針對泰安寧陽的復圣尊酒的平時設計的時候,他在美觀的基礎上,更多考慮的是增加瓶子的再利用性,使酒瓶在使用完畢后,還可以當作花瓶、糧瓶,增加了資源的重復利用,同時,每個瓶身都采用不同的設計手法,使之成為一個系列,提升了消費者保存和收集的欲望。
針對目前市場上酒類設計包裝的狀況,張焱表示:“首先,企業需要關注的不是包裝,包裝只是外在形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教育水平,他們就會選擇不同的服飾將自己包裹起來,本質上這與產品的包裝是一個道理;其次,現在國內酒業競爭態勢下,企業領導首先要思考自己有什么樣的技術工藝和競爭優勢,然后再考慮這些優勢特點能夠符合哪些人的產品需求,產品如何與這些消費者建立功能與情感的鏈接,之后才是包裝的問題;最后,本質上,包裝只是企業品牌特征與產品屬性的視覺延伸而已,我們有些企業沒有建立系統的品牌成長計劃,拋開產品與品牌屬性而談包裝、做包裝、對包裝寄予厚望,這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思維方式,應該引起大家重視。”
在設計行業20年的摸爬滾打,張焱早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正如萬歷文創“正心·明藝·行遠,傾注全力,只為設計”的企業精神一樣,他依舊步伐堅定地走在設計之路上,為中國設計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