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芳生前曾任北京市食品釀造工業公司技術科長、北京東郊葡萄酒廠廠長、北京釀酒總廠副廠長、中國酒業協會籌備組成員、原果露酒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北京釀酒協會名譽會長、北京紅星釀酒集團技術顧問,曾負責研制北京二鍋頭、干紅葡萄酒、北京白蘭地等工作,并擔任北京市科委下達的“紅葡萄酒工藝改革的研究”科研項目主要負責人。
她的逝世,無疑是中國釀酒行業的重大損失?!度A夏酒報》全體工作員工對此表示沉痛哀悼,并向王秋芳家屬表示誠摯慰問,王秋芳先生千古!
1946年,王秋芳高中畢業,進入北京衛生試驗所工作,從事涉及飲用水、食品、調味料及酒類方面的質量檢測,與酒行業結緣。
1949年2月,北京和平解放。當年3月,王秋芳被選調到華北酒類專賣總公司生產處工作,正式接觸酒的生產、經營與管理工作。
1949年4月,北京決定建立一個生產白酒的實驗廠。23歲的王秋芳入選籌備小組,是6人籌備小組中唯一的一名女性,也是籌備小組中唯一一個具有與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
釀酒廠的各項工作進入正軌后,王秋芳等技術人員開始著手開展二鍋頭的工藝研究、質量定型、產品評定等多項工作。他們加班加點,8月制麯, 9月下旬出酒,按照國家的要求,如期在10月1日之前完成了釀制新中國成立獻禮酒的任務,并在當年實現了年產20噸酒的產量。一個由釀造工藝命名的品牌和新中國第一個酒廠誕生。
因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王秋芳被批準參加新中國成立慶祝大會。目睹了毛主席宣告‘新中國成立了’的激動時刻。
1949年年底,王秋芳進入果露酒、玫瑰酒研發組,承擔果露酒和葡萄酒的生產研究工作。1952年第一屆全國名酒評選正式啟動,王秋芳是主要參與者,她參與了名酒評選條件的制定,最后選出全國第一屆名酒。正是從此,王秋芳開始接觸評酒工作,為后來擔任歷屆評酒會的評委打下了基礎。
1955年,已調到輕工部工作的王秋芳受上級安排,進入北京葡萄酒廠籌建小組,正式籌辦新中國第一個由自己設計、制造、施工的葡萄酒廠。
1963年,王秋芳擔任第二屆全國評酒會葡萄酒評委,并參加了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葡萄酒評酒。1984年,作為葡萄酒和果露酒評選組專家組組長,王秋芳參加第四屆輕工業部質量大賽。1985年,王秋芳參加第四屆全國葡萄酒和果露酒評比,擔任評比專家業務組組長
在北京釀酒總廠工作階段,王秋芳還兼任學習班的講師,培訓酒廠的員工,講了幾個月的課程,對釀酒廠員工技術提升、技術人才的培養與積累做出了卓著的貢獻,為北京乃至全國酒行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73年,王秋芳等主持研制成功的北京白蘭地,通過部級鑒定,產品質量達到法國白蘭地V.S.O.P.級水平,全國鑒評獲金標獎。
從北京釀酒總廠副廠長的位置退休后。1992年,國家為加強酒行業技術管理,著手準備成立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現中國酒業協會),王秋芳被選調到籌備委員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也成了王秋芳籌備的中國酒行業的第三個重要組織工作。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成立后,王秋芳擔任副秘書長職務,分管葡萄酒、果露酒,并再次參與籌備各地分會的工作。當酒行業管理工作全面鋪向全國時,王秋芳參加了一系列國家標準的制定:葡萄酒標準的起草,廢除半汁葡萄酒、果露酒標準,白蘭地標準等。
對于自己酒行業的一生,王秋芳生前曾對采訪的《華夏酒報》記者總結道:“我在酒行業奮斗了50多年,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釀酒廠工作,我與酒行業、與北京釀酒廠結下了很深厚的感情。這50年當中,我經歷了很多變動與誘惑,包括擔任研究所所長的邀請等,但是我一直堅持了下來。從業50多年,我一直都跑在路上,現在我的腿不好,跑不動了,但是一點都不后悔。”
王秋芳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