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威士忌的起源,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可以爭論上三天三夜。但不管在哪,都改變不了它用谷物釀造的本質。無論是大麥、黑麥、燕麥還是小麥、玉米,都要經過發酵、蒸餾而后入橡木桶,酒體攪拌著光,搖曳生姿,歷經陳釀變得飽滿通透,流光溢彩,訴說著自己的前世今生。
威士忌的風情各不相同
蘇格蘭威士忌必須在蘇格蘭進行蒸餾,并且陳釀時間不得少于三年。分為麥芽威士忌和谷物威士忌。麥芽威士忌要求釀酒原料僅用大麥,并且必須使用壺式蒸餾器。而谷物威士忌則采用柱式蒸餾器進行蒸餾。
愛爾蘭威士忌通常由大麥和其他谷物混合物釀造而成。盡管在生產過程有的使用泥煤,但愛爾蘭威士忌通常沒有泥煤味,口感更加平滑和清淡。
美國各州也能釀制出威士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波本威士忌和田納西威士忌。波本威士忌是用谷物混合物釀制而成的,但依據法規,玉米在混合物中的比例至少要達到51%。田納西威士忌同樣對產地有要求,只能在美國田納西州釀制。釀制方法雖然與波本威士忌有相同之處,但要求在裝瓶前用楓木炭進行過濾再倒入酒桶。
加拿大的黑麥威士忌也赫赫有名,卻相對清淡柔和。因為酒廠在釀制威士忌時經常將黑麥和玉米進行混釀,配比有時高達1:9,因此加拿大的黑麥威士忌沒有標志性的辛辣口感。
臺灣威士忌銷量驚人
而在東方市場上,日本人最鐘愛威士忌。村上春樹曾說:“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你只要接過去安靜地送進喉嚨里去,只要這樣應該就成了。非常簡單,非常親密,非常正確。”
2018年1月,一瓶Yamazaki(山崎)50年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在中國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了209740英鎊,創下了日本威士忌拍賣的新紀錄。
威士忌在中國市場,雖然不能跟白酒、啤酒、紅酒相提并論,但在大眾消費市場上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據尼爾森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臺灣市場的威士忌人均消費量驚人,甚至遠超全世界威士忌最大消費國美國。
在臺灣,平均每位成年人每年購買0.9瓶威士忌,是美國人均購買量的3倍。2014年,臺灣市場威士忌的銷量達到近幾年來的最高水平——1050萬升,2017年下降至近980萬升。但這個數量依然很可觀。
調查數據還顯示,臺灣威士忌飲用者偏愛非主流手工藝技術和個性化,小品牌崛起,客群分眾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其中,威士忌前20大品牌的銷量自2015年以來,呈現出負增長態勢。而20名以外的品牌增長率竟達12.1%。有意思的是,在酒標上注明批次、桶號等信息的產品更加吸引消費者,往往都是高價購買,品類單瓶平均零售價可達1207元。